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重要的是安全,笨蛋!

(2014-11-28 09:38:12)
标签:

股票

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最近话多,以至于娜娜小主两次说我走火入魔,但我还是要反驳。

 

      当被问“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同时回答是“专注”。

 

      市场就像上帝,每次大涨和大跌都给我十足的灵感。你看,像李宗盛、高小松这类高手,一生也就只有几次抓住了上帝之手。所以每次有灵感时,我必须好好把握。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容错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框架,它给了我一个“出了错,还能赢”的“机会”,但这种机会如何把握,这是看个人的,容错系统本身并不能给出答案。

 

      首先,投资者必须有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应该是大判断,而不是小判断。最典型的就比如路大2010年所讲的,今后几年是创小板的天下。如果投资者真的这么神,在2010年起就专注于创小板,再运用容错系统去交易,那战果应该不错的。当然,如果很不幸,像辛巴那样在2010年买大盘,那么就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像但斌、驰那样悲惨;一是像辛巴一样,及时调整过来。在这里,容错系统的作用,就是当你出了错时,你不会有大伤害,同时给你较多的时间去调整。如果有心去整理辛巴近几年的交易,你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及时调整,使得他常立不倒。

 

      在这里,我借用候安杨的观点来延伸。如果是小判断,比如某只股能不能买之类的,投资者应该有这样的思维:当你模凌两可时,那应该尽量不去判断,不要去介入。因为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老手和新人的判断力差别并不大;老手和新人的判断力差别在于,当事情高度确定时,新手会犹豫。

 

      但对于大判断,比如接下来一年要怎么布局,那投资者一定要下功夫,如果真判断不了,那就平均布局。2012年辛巴就是这样做的,先定下周期反转股、稳定增长股、小盘成长股各25%,之后小盘股跌得稀里哗啦,就顺势而为,配置比预定更高的比例。

 

      在大判断上,不能走极端。就像是前期大盘股很痛苦,也多少要配置一些,比如10%,这样当判断有误时,还有回旋的余地。但是,这里的多少配置一些,并不是说为了配置而配置。所配置的股票,要精益求精,这样即使判断有误,受的伤害也小。

 

      有一个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去收集多个风格不同的靠谱者的判断,取其中的主流观点。这一点之前说了很多次了,就不展开了。

 

      现在说说底仓。比较一下辛巴的五档买入法和婷梦的机械五档买入法,不同之处在于,辛巴的底仓是不确定的,理论情况下,价格跌至哪一档,这一档就是最低档;婷梦的底仓就是第一档,这一档比接下来五档价格都高。现在我不是要去比较两者的差异,而是想说两者的一致性,那就是:这两种方法都保证了,一旦股票如期升上去了,投资者能吃到很长一段利润。

 

      I CAN NOT LOSE MY POSITION。

 

      这是某个投资大家说的话,好像是索罗斯说的,具体忘记了。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拿个足够大的低价,这就足够了。一是足够大,二是低价。至于是不是底仓,涨了一部分是不是能减一点,那不是很重要的。

 

      比如最近我减了点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事后这两只股又涨得厉害,有网友认为,我卖掉了底仓。

 

      是不是底仓,下一点再谈。现在谈谈这次操作。这两只股,短期内涨得急了,所以我先落袋一点,但是,两只加起来,现在的仓位还是超过10%,我并没有失去我的头寸,就好像火箭升空,到了一定高度,就要卸去一点负担,以便更好升空,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持良好心态。

 

      以上谈的只是个股,事实上,用投资组合的观点来看,就更清楚了。在当前市场,首先要防的,不是回调风险,而是万一真来大牛市,你却用了个半仓去接,那是很悲催的事。所以,70%的仓位,这是底线。如果现在我没有70%的仓位,我会选择辛巴买过的大盘股票,挑选其中涨幅最小的,加到70%再说--至于我买入的价格比辛巴高多少,不是我首要考虑的问题。我说了,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不能失去我的头寸。一旦我和辛巴保持同一仓位,那可以说,从我增至70%之后,我的业绩应该和辛巴八九不离十,我的意思是,如果接下来跌了一半,那我和辛巴都会跌一半,虽然我和辛巴的介入价格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

 

      接下来就是底仓的“底”字了。哈哈,昨晚用了几条微博说明了这个问题,不过可能还是没说得很清楚。那我再说清楚一点吧。最近辛巴买的这些股票,用的不是五档寻底的思维,最近他发的文章,风格也和过去几年不一样了。

 

     那价格都不是底,既然不是底,何来底仓?

 

     市场变了,现在再也不是五档寻底的策略了。要知道,我开始跟踪辛巴时,哪有五档寻底一说的啊?不是那个时间辛巴还没创立这种方法,而是当时的市场不具备这样的交易条件。

 

      市场一变,策略也要跟着变,唯有一样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时刻保持安全的原则。

 

      我追求的是安全,而不是底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