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靠谱投资者跟踪(四)

(2014-11-09 13:35:29)
标签:

股票

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从路大的博文可知,大家跟着他玩,他其实也在跟着产业资本玩。而一平给辛巴推荐了招商轮船之后没几天,这只备选股就出现在辛巴的博文里边。也就是说,跟买是一种常态,在不同的战略目标、人生阶段下,跟买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比如现阶段,我的策略是通过跟买积累第一桶金因为这是达到该目标的最靠谱的方式,自己瞎折腾对这个目标弊大于利。而像路大、辛巴这种,准确来说跟买表现为一种交流手段,看着别人怎么玩,再自行判断是否跟着玩。一边是自已,一边是优秀投资者,两者可以有不同的结合方式,只是投资者本身必须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从自2011年入市以后,特别是跟着辛巴学的这几年,一开始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微观的一招一式上,如何选股,如何买,如何卖,为此还想了很多交易策略,对此的思考,集中于《2013年第三季度总结》、《2013年总结》及2014年上半年的一些微博中。渐渐地,我转向了从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这个宏观,又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从组合的角度进行交易,关于此话题的讨论,始于今年年初,主要观点集中在《2014年上半年总结》;二是指形成以风险管理为主导,以靠谱投资者发掘与跟踪为主要风险管理工具的投资体系,主要观点集中在《2014年第三季度总结》;然后,我又发现了,以风险管理为主导的体系并不完美,特别是看了路大、水月这几年的布局(共同特点是几年前就看空大盘蓝筹),联想起辛巴的《特寄4》,我明白了之前我的思考缺乏战略层面的引领,于是写了《第四季度战略》。这个战略,只是低层次的战略,更高一层的战略,则是看了路大的《先认识自己,再认识市场》,认识到战略应该和人生阶段联系在一起。

      整个过程下来,再倒推回去,发现一开始我看重的,微观的一招一式,只是技节,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说,如何选股,如何买,如何卖,这些是要结合更高层面的思考才有意义。大家还记得格雷厄姆打折公式吗?记得历史最低市净盈法吗?记得小盘成长股1.5PB吗?现在辛巴更多的是用技术分析在买入,这些矛盾吗?大家还记得辛巴前后几次提到应该左侧交易吗?现在辛巴就是在右侧交易。五档买入(最近一两年除了中国重工之外没买入第二档好像),百箭穿杨(好想你20%),我的爱在最深处(右侧买了不少),小盘成长股的布局用于穿越牛熊(现在卖得差不多了),如果从更高层面的战略去思考和理解,这些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把上面的话再梳理一遍,关于投资的思考大概如下:

      1. 针对不同人生阶段制定阶段性战略(《先认识自己,再认识市场》;《漫谈靠谱投资者跟踪》);

      2. 针对经济形势、市场形势制定阶段性资金布局(《特寄4》;《第四季度战略》);

      3. 形成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辛巴所有文章;《2014年第三季度总结》);

      4. 结合以上三点制定交易策略。

      从上往下走,到了第4点,即具体的交易策略,已经和一年前的思考完全不同,这些以后再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