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能看到的高人,往往都具备以下特点:
1.
很年轻就入市了。比如水月,高中就开始买了。
2.
有一个很不错的师傅。比如水月之花荣,辛巴之老欧。
3.
可观的启动资金。比如路大,“05年时,我只有800万”,好吧,他说过他晚婚,2012年才结,我假设他45结,那么05年时才几岁啊?
4.
他们画了很久的图型,然后才遇到巴菲特,于是大叹天不生老巴,万古长如夜,大叹技术分析没用,然后自己有时还是按技术分析去买入。比如辛巴。
5.
他们一开始跟买,单飞之后摸索了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发掘出一只牛股之后才渐渐成熟起来。比如辛巴之华兰生物。
6.
他们在熊市中死不了,然后就遇到了两到三个牛市。比如花花,老股民。
以上特点中,有很多是不可改变的,不可预期的,但有些则可以改变。
1.
不可改变。
2.
发掘靠谱投资者。
3.
寻找一个好平台,为事业发展尽量多地储备知识和经验,以便将来能提供更多现金流;适当抑制消费,尽快积累第一桶金。在此过程中,先别去试错,第一桶金是最难积累的,如果同时还去试错,那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先积累起来,之后再用其中一小部分来试错。
4.
对我来说不可改变,不过之前画过K线的网友也许有一天会用到。
5.
从跟买渐渐过渡到跟着分析,再渐渐过渡到跟买与自行买结合。
6.
构建起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通过容错系统来保证死不了。
以上1、4对我来说是无法改变的;2、3、6则是我上一篇讲的内容。现在主要分析5。
现阶段的跟买,直接目的就是实现资金积累,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在此过程中,我主要跟2至3名靠谱者买,同时跟踪多名“潜在靠谱者”,如果有靠谱者隐退了,我再从潜在靠谱者中选出一名出来。这样既能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又不会导致战线拉得过长,顾此失彼。
在适当的时机,我将从跟买渐渐过渡到跟着分析,就是买还是跟着买,但我会在靠谱者分析的基础上,自己收集信息,去印证靠谱者所说的买入理由是否成立,同时根据买入理由去分析是否可继续持有或应卖掉。苏宁三季报出来之后,我看着那份报表,负增长,这到底是好呢还是不好呢?完全没个概念,结果负增长第二天苏宁还是涨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清楚买入理由的表现。
在以上基础上,再渐渐过渡到跟买与自行买相结合。在这个阶段,将不局限于分析靠谱者推荐的股票,而是自行去发掘股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