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2023-03-09 16:50:50)
标签:

教育

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意义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深入研究,对照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多元化目标要求,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创造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条件,把教学活动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从真正意义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创新教学设计为核心,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以下研究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理论研讨,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一套适应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

2)发展性原则。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教学课件,其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3)辅助性原则。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一种承载传输信息能力有限的教学工具,只能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辅助性功能,不能取代也无法取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教师讲解、实验演示和练习等。

4)最优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运用多媒体技术最佳结合点,达到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

3.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信息收集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计划并开展行动研究,最后再进行反思、研究,总结经验。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为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促进自己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优点,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4)课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能激发学生互助意识的方法。

4.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29月—202210月)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会议,学习有关理论,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制定相关计划,上报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211月—20234月)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深化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并完成心得体会和案例、教学反思等,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235月 )收集整理资料,对前两个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鉴定。

三、阶段性成果

1.本课题把“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研究中初步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融合。

2.本课题研究以我校135年级的数学课堂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使教师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视频画面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突破了重难点,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课题进行到中期,基本实现了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3.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学随笔、案例、教学设计、反思等文本资料。自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优秀的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并提供了多节精品课例,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经过将近一学年的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课题开展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辅助成为课堂主角。

少数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多媒体唱起了课堂的主角。这种反客为主的倾向直接导致了由传统教学的人灌向现代教学的机灌的转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师生,生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话,机器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它的作用始终是“辅助”——辅助于教师的教,辅助于学生的“学”。许多精彩的课堂并非仅靠多媒体所能演绎的。

2.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体验。

我们在少数课堂上常可以看到,学生和听课教师为一些制作精美、演示到位的多媒体课件所吸引了,教师轻点鼠标,学生注目观看,学生无须动手,一些过程就轻松走完了。有些该让学生直接观察的,应该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而不应用看课件来代替;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的,在多媒体上演示,课前花费了大量的制作时间不说,学生看了一遍,印象不深,更违背了儿童的认识规律。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既能让学生信服,又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在研究中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的不足,特别是理论知识的缺乏。在研究中依据什么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何融合学科特点,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些有时让我感到困惑。

倡导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目标不仅仅是让教师研究什么,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显性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将教师引进思考、研究、思考的状态中,唤醒其专业意识,提升其研究品质,这也是我们追寻的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进行融合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形成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会在学情上多下功夫,不光备教案,还要加大备学生的力度,努力让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研究的预期效果和成果

1.课题成果的预期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学随笔;

(3)教学设计;

(4)课件;

(5)教育叙事;

(6)调查问卷;

(7)调查报告;

(8)相关论文《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