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378804493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五十五)安岳玄妙观·木门寺·乐至睏佛寺
(2024-02-03 08:35:3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
孟夏川陕自驾游(五十五)安岳玄妙观·木门寺·乐至睏佛寺
作者:
民夫子
玄妙观位于资阳市安岳县鸳大镇玄庙村集圣山(又称白羊山)山腰,距县城20公里,鸳大镇5公里,虽有导航,但还是不太好找,我们从圆觉洞到玄妙观山下25公里大约用了40多分钟。
玄妙观开创于唐代,原有七重大殿,现早已不见踪影,仅庙前布满摩崖石刻的平顶巨石幸存,巨石呈蘑菇状,周长43米高6米,沿巨石四周开凿大小石龛计有文物编号79个,摩崖造像1293尊,唐碑四通,年代题记4处,此处石窟造像以道教为主,也有佛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主要内容有:三清、天尊、老君、真人、护法神将等,是我国罕见的道教造像胜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集圣山下
2.
国保碑(国六)
3.
老君龛,唐代,双层龛,高2.8米,宽2.5米,深1米,正壁雕造主像老君,胸前有一张三足凭几,左右刻二胁侍,左右壁上各刻一女真人,左右壁和正壁上部对称刻护法神像
4.
下层刻有蹲狮和12尊造像
5.
力士,唐代
6.
佛道合龛,唐代
7.
10号造像
8.
道教众神将
9.
12号造像
10. 13号造像
11.
唐代古碑
12.
15号造像
13. 16号造像
14. 17号造像
15.
佛道说法龛
16.
各龛中间雕凿的力士,神态各异,威风凛凛
17.
老君坐牛像
18.
“老君岩”三字下雕刻出一通“启大唐御立集圣山玄妙观胜境碑”,碑文纪录此处开窟造像经历,自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兴工,至天宝七年(748)工毕,前后共开凿30年
19.
“ 古白羊山”诗刻
20.
读书立品,石刻
21.
三清造像,近年新妆过
乐至睏佛寺所在的回澜镇马锣村紧挨着安岳县,我们从玄妙观出发就近行车26公里,来到睏佛寺山下。沿着上山步道,穿过大片竹林,来到寺前,只见围栏阻挡,正在封闭维修中,我们叩门求入,工地负责人见我们远道而来,就同意我们入内看一下,但不能到处走动,我们又遇上了好心人。
睏佛寺摩崖造像规模较大,整个造像分布在长200米、高10余米的山崖之上,共有大小龛窟33个,造像1000余尊,造像内容丰富,题材有释迦涅槃图、说法图、千佛、观音、地藏、菩提瑞像、佛道合龛等等,据史料记载,睏佛寺造像始凿于隋代,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继有装彩,是川东重要石窟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
沿着竹径山路上山
23.
国保碑(国七)
24.
正在维护装修中
25.
睏佛寺卧佛,习惯称睡佛,雕凿于北宋年间,距地面高0.6米,依崖刻成,头长2.1米。肩宽2.1米
26.
身前、背后站着众多弟子
27. 此窟为5号窟,也是睏佛寺最令人瞩目之窟,窟长11.8米,高2.6米,深0.7米,睏佛身长10.5米,属全国大型佛像造像之列
28.
睏佛(本片选自网络,谢谢原作者)构思巧妙,头戴螺髻,鼻梁略高,脸部浑圆,双眸微合,嘴唇轻闭,面容安详端庄,神态怡然,通体线条流畅,表现出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大度超然的神情
木门寺位于安岳城北20公里的石鼓乡木门村清凉山麓,我们从睏佛寺山下行车三刻钟到此约30公里。
木门寺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七重大殿,现仅存大雄宝殿和祖师殿,祖师殿内建有无际禅师塔亭,除两扇门为木制外,其余结构皆为石仿木制成,故名木门寺。塔亭内置石塔,安岳籍明代著名高僧无际禅师的遗体御祭归乡,葬于塔内。木门寺建造构成塔于亭中,亭于殿中,造型奇特,雕工精美,实属明代建筑石刻艺术之珍品,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
木门寺
30.
国保碑
32.
大殿,“木门寺”赵朴初题
33.
祖师殿,是木门寺的精华所在,独特之处是内有一座石塔,塔外再套一座石亭,石亭之外再罩一座木阁,构成一座层层相包裹的三件套建筑
34.
祖师殿侧面
35.
祖师殿背面
36.
祖师殿内石亭除门板为木质外,其余皆为石质结构,故名“木门寺”
无际禅师(1380-1446)安岳人,俗姓莫,讳了悟,法号无际,临济宗15代禅师,20岁出家为僧,遍历蜀中名刹,得禅宗高僧真传,回安岳建道林寺,弘法著有《道林录》。他的声望在明正统年间(1436-1449)达到顶峰,被英宗召至京师,敕封护国蚕骨宗师,登坛说法,观者如堵,为中国禅宗发展做出了贡献。明正统十一年(1446)无际禅师在北京圆寂后,英宗下诏礼部尚书派官船护送灵柩回蜀,安葬于清凉山佛胜寺(后改名为木门寺)八方石塔内,为使舍利塔不被风吹雨打,英宗又命蒯祥建一亭覆盖于石塔之上,为使亭塔结构统一协调,蒯祥采用了仿木石雕的建筑“介”字塔亭。后亭外又建一木阁,保存至今。
37.
石亭门楣上方刻“无际禅师之塔亭”,为石砌仿木建筑无梁方殿,成“介”字形,高12米,长7.8米,宽6.8米
38.
殿内石亭,亭的柱、枋、檐、斗拱、敖头、房瓦、滴水、椽子等均为石制
39.
亭内石供桌上端坐无际禅师坐像,背后为五级八角石塔,内葬无际禅师立棺一具
40.
石塔高4.7米,须弥座塔基,塔顶呈穹隆状,中心、内壁雕团花图案
41.
石制斗拱
42.
石墙上浅浮雕图案和题记,可惜基本看不清了
43.
《清凉无际禅师语录记》碑,明天顺二年,位于木阁之内,石亭左侧
44.
《西蜀东普禅林无际禅师塔铭》明正统十一年,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堪称一宝
45.
东宫殿
46.
山下一个石牌坊大概这儿是正门
四川省有多处石窟,而安岳又是石窟最多的,这些石窟造像大都形成于唐宋年间,可见当年四川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我们还要赶到安岳卧佛院。。。。。。待续。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转载原文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兔年春天·福州博物馆·碗礁一号出水文物
后一篇:
[转载]孟夏川陕自驾游(五十二)内江翔龙山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