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定研究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2023-05-04 20:55:38)四、制定研究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计划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一步,研究计划是否合理完善,是否实用可行,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的预定目标能否实现,影响研究工作的开展及研究实效,而且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因此要使研究取得预期的成果,在课题确定后就必须着手制定计划,形成研究方案。
一般的说一个课题的研究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题的提出背景。
2、课题研究意义价值。
3、文献综述。
4、理论依据。
5、研究内容
6、研究目标。
7、课题组织成员分工(领导机构)。
8、研究对象。
9、研究方法及步骤。
10、成果表现形式。
11、保障条件。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每一项内容应如何阐述: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具体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搞这项课题研究,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课题,要详细解说提出课题的原因及背景。
2、阐述此项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即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的目的是什么?研究此课题的价值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有怎样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如是对某问题的大胆尝试,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次进行剖析和探索,是对前人的进一步发展。
3、文献综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国内外在你所研究的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现状。即你所研究的这个问题,国内外的其他人有没有研究过,如彻底没有研究过,则你的研究就是完全的创新,你所研究的成果,将填补国内外的空白。如果有人研究过或正在研究,那么他研究到什么程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他的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你所研究的与他的研究角度有什么不同,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将有哪些突破,有什么样的创新等等。
4、理论依据:
这里主要是课题研究所依据的教育理论,它是研究的理论基础。
5、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究的范围及课题的界定。
主要指研究适用范围及对课题涉及的内容进行具体解说。
(2)指出具体的研究内容:
具体叙说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内容。
6、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里有时将任务和目标统一起来,但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及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定要详细的叙述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这个课题研究将会有什么结果。
7、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也就是课题组成人员分工。大的课题还要有领导小组。这里要详细列出课题组成员,并具体列出每个成员的任务。如:任务分工: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方案的制定、中期论证、结题报告、档案管理、实验教师等。
8、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所以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有代表性,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即取样问题,就成了研究计划制定时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就说一下取样的方法:
(1)明确几个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的、可观察特征的测量值的完整集合,它也可以是个体或某些客体的总和。
样本:是总体的子集,它是从总体中选取的有限数目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些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例如:《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总体:中小学生
样本:从全市中小学1 — 5年级25万学生中抽取1000--1500人来代表总体。
(2)抽样方法(要掌握如何去抽):
抽样分为两类:一是随机抽样,二是非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个单位编上号,做成签,然后抽取记下号,反复抽取,抽够为止。
分层随机取样:将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在每层或每类中按一定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如: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等,然后按2:6:2的比例抽取人数。
多段抽样:即以集体抽样为基础,从大集体,到小集体,到最后选出个体,最终做为样本。
如:我的《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研究》就是这种方式抽取的样本。(层层抽样即分四层,县——校——年级——班)
系统随机抽样:将总体编号并按顺序排列,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每组数与取样数相等,然后从组中按序抽取。
整群随机取样:即抽取的样本为整群样本,如一个班,一个组等。
以上几种随机抽样的方式是常见的。非随机抽样不再介绍。
凡抽取的样本即为研究的对象,它代表所抽样本的总体。
研究方案中一定要叙述清楚研究对象,即校,年级,班级等.
9、研究方法及步骤:
(1)研究方法:
研究有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去选择,还要尽可能的写具体一些。
这部分主要反映这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
如调查法,要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怎样做都要写具体,还要附上问卷。
现在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
(2)研究步骤:
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上。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检查研究情况,保证研究按时保质完成。
研究步骤的制定有两种常见的方式:
一种是按时间安排研究任务,即将研究按时间分成几个阶段,每阶段都要明确具体的研究工作任务。
如:《中中小学各学科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步骤:
按时间制定研究步骤(提纲):
1、2000年7月:
(1)建立海港区创新教育领导小组。
(2)确定实验学校
(3)制定研究方案。
2、2000年9月:
(1)召开全区课题组大会,明确研究任务,学习研究方案。
(2)以校为单位成立课题组并制定研究方案。
(3)组织实验教师学创新理论等相关内容。
(4)开展研究。
3、2000年9月——2004年4月:调查、研究、分析、总结。
(1)组织学习相关理论。
(2)召开研讨会。
(3)召开经验交流会。
(4)进行中期论证。
(5)总结分析阶段成果。
4、2004年5月后:形成结题报告。
(1)对研究资料统一分析。
(2)形成研究报告。
(3)总结表彰。
还有一种是按阶段安排研究任务:
一般分三个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二)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如《中中小学各学科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步骤:
按研究阶段制定研究步骤(提纲):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0年9月——2001年7月)
(1)文献查阅。
(2)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
(3)拟定研究计划。
(4)实验教师培训。
(5)设计和编写中中小学语文、数学创新性思维活动教材。
(二)第二阶段:教学实验研究阶段:(2000年9月——2004年7月)
(1)实施前测中测及后测。
(2)开展教学实验研究。
(3)开展教学实验研讨。
(4)各校经验交流。
(5)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中期论证。
(三)第三阶段: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04年9月)
(1)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归纳总结。
(3)形成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4)成果总结,表彰成绩突出教师。
10、成果表现形式:
既最后的研究结论、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
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专著、教材、手册等。此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读物、咨询报告、教案集、反思录、课的实录光盘、课件、软件等。
11、研究的保障条件:
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员能力、水平保障。如能力强、水平高、有经验、有研究基础成果显著、有热情、积极性高等。
叙述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能力,证明可以完成此课题的研究工作。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条件。如资料丰富、设备先进、可用多媒体等手段。
(3)经费预算。如经费充足,每年有专项基金,保证学习参观等。
即从资金上要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