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2023-04-22 19:13:08)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即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管部门的规划课题
规划课题就是国家及省、市有计划的、有重点的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列出的科研项目,即国家、省、市等上级主管部门发布,个人或集体申报,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就是各级教育科研规划办的规划课题,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我们的国家课题主要来自教育部设在中央教科所的“全国教育规划办”的五年一度的规划课题。省级课题也是来自省规划办下发的五年一度的课题指南。“十三五”期间,海港区有11项直接来自省规划办的课题,经申报批准为省独立课题,期中建设路中小学的《中小学语文开放教学研究》为省重点课题,还有两项青年专项课题。
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发现问题;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如减轻中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矫正;现阶段各级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原因及对策;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分析和对策;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与转化;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幼、小、中衔接问题:学法问题:教法问题:作业设计评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做为课题进行研究。
(三)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
对于我们中、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发现中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题有困难,就提出中小学生能不能学代数?中小学生学代数是不是比四则运算容易?中学生上课学习精力不集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克服?中中小学生心理特点是什么样的,怎样造就良好的心理因素?中中小学生学习马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怎样使学生克服马虎的不良品质?如何解决初中生同伴互助的问题,解决中学生交友与伙伴关系问题学生迟到问题,中学生不完成作业问题,不良行为习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把它做为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解决。
(四)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在教育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我们从中既可提炼出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一系列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习成绩还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中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但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经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甚至导致学生厌学;还有关注了学生的主体,都削弱了教师的引导;全面发展与考试评价;教师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可家长却在担心影响学生的成绩;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学成绩,是不是矛盾;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起到了作用,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进度受到影响,完不成教学任务等等。这些问题教师每天都会遇到,只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剖,就会提炼出研究的问题。
(五)从阅读和交流中发现研究问题
在阅读教育理论文献或其他研究成果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可以继续他们提出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对前人的理论提出怀凝,可以提出新的见解和主张等等。例如:我国的课堂教学成果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学业成就而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班级管理塑造了千遍一律的缺少个性的学生,这些是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怎样改革以牺牲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有限的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于是,拟定了《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人性化思想及教育对策》这个研究课题。例如:在几年前,六环节模式已成为课堂教学定势,但在新课程理念下,这样的框框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于是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