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阳:农村老人“出国乞讨”的背后(《西安商报》转载)

(2014-12-16 19:18:35)
标签:

老人

乞讨

新加坡

韩国

正阳

        http://s11/mw690/003RKNmjzy6OzKsSfLYea&690

 
                                    
        “你别问了,他啥也不知道!”白青山的老伴袖着手,冷冷地说。一旁的白青山老人,只顾在小火盆上翻烤着鞋垫,涨红了脸一言不发。
          他们的小平房东西只有两间,中间窄而杂乱的过道,算是厅堂。从院里堆着的破砖乱瓦以及没装玻璃的厨房小窗来看,老两口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夏庄村里其他人家——即便去年白青山出国乞讨回来,也依然未见大的改观。
          “那老汉去年出去好几次呢,年底才从马来西亚回来。”邻居夏老太太颇有些羡慕的说,白青山是附近的名人了,不仅去东南亚,还曾去过韩国,“挣了好几万呢”。
           在正阳县付寨乡,以出国“旅游”或“打工”为名去乞讨的老人不在少数,而相邻的寒冻镇、皮店乡、袁寨也有很多。据正阳县警方最近披露的一桩出国行乞案显示,近年来,多达40人的老年出国乞讨“队伍”,已不仅限于正阳当地,并涉及周边的平舆县、汝南县等地。
           “这事说出去真是给正阳、给河南抹黑呢……”不过,正阳县公安局政工科股长张耀中228日下午说,当地个别乡镇的老人的确很窘迫,“下去走走就知道了”。

                  出国“讨口子”四五年前就有

               正阳地处驻马店市东南,是个传统农业大县。在当地,说起“老人出国乞讨”,实际上,“早已不是新鲜事了”。
               “四五年前就有这了吧,像寒冻、皮店还有汝南梁祝那些乡镇,早几年就有出去‘讨口子’的。”讨口子在当地是指乞讨要饭的意思。在寒冻镇街道,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由于多旱灾、涝灾,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有人外出乞讨谋生,而出国乞讨,是这十年来来才慢慢有的。
                正阳县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10月上旬,大厅一次来了10余名老人要进行拍照,办理出国护照,“当时一看来了这么多老人,就觉得不对劲”,后经上报局里进行调查,一个活动多年的骗取护照出国乞讨的“老人队伍”浮出了水面。
                “通常出国旅游是家里有条件、情况好的,这些老人,全来自一些偏僻的乡村,济没什么经济实力,岁数也大,尽管户口证件什么都齐全,但从多方面考察,都不具备出国旅游的条件。”一位警方知情者称,由于此案牵扯以往,仅调查案卷就很厚,“可事关形象问题,不便过多透露”。
                  通过警方调查,总共查出近年来有40多人出境乞讨。出去的老人人均年龄均在70岁以上,大都很贫穷,为“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身有残疾,“经组织者‘使用本人户口信息或者借用他人户口信息,骗领出境证件这些老人出国后,不仅乞讨,有的还参与“碰瓷”等不法活动。
                涉嫌构成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八条的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及《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条的骗取出境证件罪,付寨乡高阁村的王小马等人已落入法网,然而,据当地朱楼村一位曾与其做过活儿的何师傅讲,今年有50多岁的他,身材魁梧,“人并不坏,实在,脑袋子也灵”。
                 何师傅说,王小马以前给队上帮过忙,家中也有人在当地任村干部,因此认识人多,关系较广,“如果不是路子广,他咋能联系那么多老人做这件事,又那么容易出国?”
                 然而,以出国乞讨这种方式来挣钱的方法,并不是当地“首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在这以前,县里就有,都是跟南方人那边学过来的……”

                “就是脸面上过不去,其实没啥”

                    突然到来的雾霾天气让付寨乡街道清冷了很多。正准备收摊回家的肉贩付占国告诉记者,乡东边的张楼村,有一位李老太太,七十多了,但腿脚还好,“年前刚刚出国要饭了”。
                     李老太太去的哪个国家他不清楚,但消息是听李老太太的一位亲戚说的。“老太太的老伴死了,下面有一个儿子,儿子儿媳出去上海打工了,也没有多少钱给她,所以就出去了。”付占国说,过日子要花钱,没钱咋弄?老人干不动了,也只有这样了。
“就是脸面上过不去,其实没啥。”                   
                    白青山的情形跟李老太太并不相同。白青山夫妇有一子,原本跟着儿子、儿媳过,但是,据白家的邻居称,因为跟儿媳妇过不到一起,老人跟儿子儿媳很早就分开了,在白青山房子的后面,就住着他们的儿子一家。”
                    与白青山的小平房相比,白家儿子的院子不仅大,还盖有三层小楼,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架在房顶上,墙砖雪白。也许是听到了记者采访白青山的声音,刚才还虚掩着的红色大门已紧紧关上了。
                     据村民透露,白青山出国乞讨,还是被邻村一个绰号“友儿”的老人带的,“那老头快八十了,一头白发,家里有儿有女,但条件不好,他出去,他老伴就在家,现在家里把楼房都盖起来了。”  
                    记者在邻村没能到找“友儿”,听村民讲,老人今年过年就没回来,“东南亚华人多,也过年呢,正好可以多挣些钱。”  
                    警方证实,截至目前还有部分老人在外尚未回国,有的则是被所在国家拘留并遣送回国的。付寨乡派出所所长王海军告诉记者,到今年为止,40余位老人中已有好几位老人过世,仅他知道的付寨乡便有两位老人故去了。
                    “主要都在景区、闹市区一带,讨钱的时候什么话也不用说,用小木棍敲敲碗就成,人家就把钱放碗里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诉记者,这些老人出境后,都住在由带人者预先租好的房间里,然后每人拿一个碗,一根小木棍出去乞讨,                 “出去一个月不到,就能挣回一万多(元),这不比种庄稼强得多吗?”                        
                     据悉,此次被抓获的组织者在带领老人们出境乞讨前,都事先说好,四六分成,即乞讨来的钱组织者拿四成,老人拿六成。不过有当地人称,最早的时候,出境乞讨的老人跟组织者都是五五分成。
                     出国乞讨回来的老人通常碍于面子,在村里并不声张,但通过亲戚、友人之口,便慢慢被人们得知,他们回来后有的改了房子,改善了住房条件,有的吃穿上比以前好了,因而即便本人不说,也会被很多人羡慕。然而,付寨乡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尽管他们在国外挣了钱回来,对生活有帮助,但愿他们乞讨。

              当地最多一年接回外地乞讨人员曾达300人次

                  虽然老年人出国乞讨已有多年,但当地外宣办、县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并不知情。县民政局副局长鲁学志告诉记者,正阳人去外省市乞讨他是清楚的,但老人出国乞讨的事,还是刚刚听说。
                  鲁学志介绍,正阳县多平原,土地肥沃,但由于濒临淮河和汉水两大水域下游,易发生旱涝灾害,因此每当遇到旱涝灾年,农业减产,农民收入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据当地人介绍,近十多年来,正阳县每隔一两年就会遭遇旱涝灾害,政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补助,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尤其随着最近几年化肥和农药的不断涨价,以及油价的上涨,很多农民的家庭收入受到较大影响,而相比之下,家中有老人的,更是负担加重。
                 “正阳县虽然富产小麦、花生,生猪养殖也还不错,但经济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高,在农村,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地里的活儿干不动了,也就没什么收入了,儿女好还可以,儿女不孝,养老就成问题。”曾担任过乡镇干部的张庆华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往往会有一些老人选择了外出乞讨谋生。
                  据了解,在乞讨地的选择上,基本上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大城市,也有一些人就近去往武汉,而近年来,前往深圳的则多一些,“罗湖区那边,住了很多人”。当然,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钱似乎更少赚一些。
                   在寒冻乡,一位曾去过武汉乞讨的张老太太告诉记者,虽然出去乞讨不容易,但也比呆在家里强,老伴做不动了,儿女也有孩子要照看,根本指望不住谁,“武汉离这里也不远,去要点钱,总算能给以后攒下点儿”。
                    实际上,出于安全,很多老人都是结伴出去的,一般男的出去,女的在家,女的出去,男的就在家。短的十天半月,长的多达三四个月,也有个别人四处流浪乞讨的,据皮店乡一位村民称,当地东上午庄就有一位常年在外的村民,去年12月中旬被人在青海省湟源县发现,当时人倒在路边,双脚已被冻掉,骨头露在外面……
                    鲁学志说,正阳县内的确有一些人常年在外流浪乞讨,从三四十岁的年轻人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几乎个个年龄段都有,但多数是老人,“前几年每年都有一、二百名从外地送回来的乞讨人员,而去年一年最多达到了300人次,外地把他们送到驻马店,我们再去派车把他们从驻马店接回来,然后在准送到各个乡镇,让他们回家。”
                  他说,每次送这些人上车,有的还不愿意回去,做工作也不行,“人家说,‘我没钱了,回去了吃啥’,所以一般会给个几十块钱让拿上才走。”
                                
              

                  杜绝外出乞讨还靠“老有所养”

                  说实话,对于老人们外出乞讨,现在我们也没有好的办法。”鲁学志指出,老人外出,要么是经济原因,要么是家庭原因,但个人流动自由度大,即便是送回来,还是会出去。
                   目前,正阳县全县有80多万人,其中,只有3万人有低保。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国家规定可以根据各地的经济情况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补贴,但实际上,由于正阳还比较穷,经济不发达,即使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补贴,也不可能做到。
                   农村低保在2011年是每人72元,20121月起,提高到87元,20125月正阳县开始实施养老保险,但每月也不过多了几十元,这些钱即便老人都有条件获得,也能勉强生活,但对于家中有病人,老人之上还有老人的家庭,日子过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既然没钱就得去挣点钱,可是,正如一位老人所言,“即使外出打工,这么大年纪,谁要?”
                   据悉,正阳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敬老院,可是,由于只收五保户,很多与子女不和,或养子养女不在身边的而生活艰难、甚至无法自理的老人,均无缘进入。去年1228日,一位网友“正阳木瓜”在网络上披露,正阳县皮店乡小集村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因不愿随养女生活,也因无从进敬老院养老,而不得不在冰冷、阴暗的破屋里,苦捱时日……
                  在农村,除了家庭养老纠纷,婆媳矛盾,年轻人不愿与老人同住等原因,
多子女也是造成农村老人难养老的一大因素,尤其子女越多,分家矛盾就越大,老人往往会因被子女们指责“分家不公拒绝赡养老人 
                   “举个例子,过去老观念是多子多福,但实际上,孩子多的家庭,到最后老年人没有着落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为啥?如果有三四个儿子,通常是集体轮流赡养,但其中有一个出现了问题——比如不孝顺,就会造成纠纷,最后老人只好自己管自己。” 鲁学志说,要杜绝老人出国乞讨,必须要有条件养老才行。
                  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12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15亿甚至2亿,而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除极少数五保户由集体供养、部分人有低保外,更多的老年人正在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铺开,得以享受福利,然而,要让他们真正“老有所养”,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潘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