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脂蛋白的区别,你知道吗?

分类: 营养与健康 |
1、乳糜微粒(CM),来源于膳食脂肪,高脂肪膳食可增加乳糜微粒合成,乳糜微粒含外源性甘油三酯90%左右,其生理功能是将食物来源的甘油三酯从小肠运输到肝外组织中被利用。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浆中乳糜微粒已完全被清除,但Ⅰ型和V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空腹血浆中出现高浓度乳糜微粒。乳糜微粒颗粒大,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但乳糜微粒的代谢残骸可被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而摄入,因而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因此被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但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不同的是,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甘油三酯主要在肝脏合成,其最重要的底物是游离脂肪酸。流经肝脏的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加速肝脏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可影响其他脂蛋白的浓度和结构;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伴有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使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减弱;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常与其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伴随,如胰岛素抵抗、肥胖、糖尿病等。
3、中密度脂蛋白(IDL),中密度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向低密度脂蛋白转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相比,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正常情况下,中密度脂蛋白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迅速,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中密度脂蛋白浓度很低。中密度脂蛋白一直被认为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低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是由中密度脂蛋白在肝脏内转化而来,肝脏也可直接合成,分泌少量,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大约胆固醇含量在一半以上,65%的血浆胆固醇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
5、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最小,脂质和蛋白质各占一半。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能将周围组织中包括动脉壁内的胆固醇准运道肝脏进行代谢,还具有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内皮细胞修复,还能稳定依前列醇的活性,因此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作者:崔海侠
高级健康管理师
国家二级营养师
北京市朝阳区营养协会讲师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讲师
今日头条、百度知道日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
电子邮箱:10916844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