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2022-03-29 15:27:5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浚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个有历史有风景的地方,由于地处偏远,鲜为人知,又保留着最早古城的原汁原味,显得十分幽静。我们在古城边吃过午饭,开始游逛。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从古城的西门进,现街道两旁仍保存部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民居老宅,其中集中连片保存较为完好的为宋家老宅。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宋家老宅现存三处院落,分别为宋氏三兄弟宋荷恩、宋锦恩、宋德恩之宅院。宋家祖上为杨玘屯村人,种地大户,最多时用长工达七八十人,门店主要开设粮行。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老宅还在整修,场地上像个工地。砖瓦房倒是显得有档次。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老宅建于清代,系东街宋家祖上兴建,座南向北,轴线排列,中楼二层,上层窗口比较小,很有防盗功能。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楼房的大门,有“福寓崇禧”石雕匾。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东大街上的“为人民服务”楼饰和三面红旗,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造后的作品。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浚县古城街巷延续明、清、民国以来形成的历史街巷格局,以文治阁为中心,设东西与南北两条轴线。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四条大街各具特色,民间流传:东街文人多,南街穷家多,西街生意多,北街大户多。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文治阁是浚县保存完好的古楼阁之一。它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今天依然高峻雄伟、精美壮丽地矗立在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的交叉中心,原阁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火,后再修再圮。新阁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开工,明年五月工竣。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台基平面为方形,四面中部开券门,相对通行。台上建两层方阁,面阔三间,下层围廊。屋顶覆黄绿琉璃瓦,上层为方形攒尖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栱,各间施平身科斗栱一攒。台东北角筑有石阶可供登楼,可惜锁上了。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巍巍文治阁见证了数百年来浚县的兴衰荣辱的历史。它曾作为浚县的凌烟阁,彰显浚县文人的荣耀。东西券洞门上是赵质书写:丹流东壁,碧泻西山,南北券洞门上张皙书写的"清环黎水"、"黛护伾岚"。赵质,号素庐,清初滑县人。他的父亲赵人鉴、弟弟赵倓皆为清初进士,他是雍正癸卯科举人。张皙,字子白,号石松,清初浚县人,岁贡生。曾任职清远县令,后弃官归里,潜心医学、书法。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西大街是自卫河下船进入浚县县城的重要街衢,自古即是商业繁盛之地。各类字号店铺列于街道两厢,琳琅满目。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现存古城初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东依大伾山、南揽浮丘山,西挽大运河(卫河),形成 “两峰青螺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的古城格局和独特风韵,是明清时期中原地区县城筑建的典范。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现在改造后的古城,成了风景区。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官署坛庙设在县城不同位置。县署设在文治阁200余米的西北位置,文庙设在县署东侧,武庙(关帝庙)设在西城门里,黎公祠建在南门里路东。东门外建有北门外建有先农坛,南门外建有火神庙和城隍庙,北门外建有文昌阁、西门外建有龙王庙。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古城才渐趋完整。解放后,原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池被拆除,现仅存沿卫河一段古城墙、姑山南侧古城墙遗迹等几处。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西门边的浚县电影院旧址,1958年筹建1959年8月竣工使用。砖木结构。内置木连椅座位900个。修复后很有六十年代的特色。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西城门内有戏楼遏云楼,始建于明代。遏云,典故名,典出《列子》卷五《汤问》,指歌声使云停止不前。数百年间,遏云楼地段都是浚县古城最为繁华的地段。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遏云楼上原有五脊六兽、四大“绝神”。戏台中有隔扇,后有化妆室,如今的遏云楼,是近年重修的。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登上浚县古城墙,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好的一段,再经维修,墙体的高大和雄壮不减当年。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城门楼上彩旗飘。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据介绍,浚县古城墙卫河沿岸段南北长768米,高5.7米,宽7米。基部砌青石,高4米;上部砌砖,砖墙厚1.3米;内实以夯土,白灰灌浆,坚固异常。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城墙上顶部的砖,应该是近年的,比较新,没有古的感觉。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城墙还有便门两座,南为允淑门,北叫观澜门。算是修旧如旧的修复,用了大多数是旧砖。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大鸟守护的古城门,很有节日气氛。

[转载]豫约金秋18·浚县古城(文治阁·古城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