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2022-03-29 15:29:4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浚县千佛寺还在后面,因篇幅关系,把碧霞宫后院部分归入千佛寺这篇。绕过碧霞宫大殿,迎面屏立三座门楼,正中门上阳雕“琼宫妥圣”,这四字为仿宋体,在古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碧霞宫大殿后门。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琼宫妥圣”门楼内,有一过厅,立柱上对联:“德主好生,尽斯人谁非孙子; 功存怀保,普天下莫不尊亲”,两侧有小房,像是后院的门卫。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后院主楼为寝宫楼,顾名思义就是元君休息的楼阁,是清顺治年间补建的,它是一座歇山顶式三重檐建筑,楼分两层,上下均有走廊环绕,廊下为木圆柱支撑,又称转角楼。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寝宫楼院落中陇西尹公石塔,是省级文保,原位于鹤壁市大赉店镇(原浚县西北25公里大赉店乡)大八角村南原真武庙遗址上,石塔建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石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最下一层辟门、门楣、门额均有雕刻,塔心室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四角雕龙柱,塔身正面门侧两金刚,火焰门楣上方高浮雕一整幅佛教图案,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飞天、天龙和云雾等。塔身底部设三层须弥座,束腰内浮雕兽首、乐伎及负塔力士等。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相对着石塔的是唐开元经幢,这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基本完整,根据经幢上的铭文,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同年李林甫成为宰相,开始长达十九年的执政。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后院左右有乐女殿、哑女殿及东西陪楼。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寝宫楼清、民国时期多有修复,1987年落架大修。面阔五间,进深3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寝宫楼正门,一楼内塑碧霞元君坐像,四周有壁画,感觉很新。就连门窗的木雕,大约也是新补的。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总体感觉,还是门口这木建筑雕梁画栋,方格天花板,有古韵。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给个后院图,更加立体的景象。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出了“法出日月”圆门,算是进到了千佛寺。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山门。从残存碑刻和清代碑记考稽,千佛寺当建于胜唐。因寺内有千佛洞而得名。中轴线上有山门、罗汉殿、大雄宝殿、水陆殿等建筑。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河朔访古录》载:寺内有石崖,高2.5米余,上建阁以祀真武。崖下凿洞二,并大小佛像身躯,而谓千佛洞也。建寺当在凿窟之后。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山上山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横额书"即武当"三字。石峰外壁有好几个佛像小龛。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浚县千佛寺石窟开凿在浮丘山顶的这块大石头上,只有两个洞窟和外壁的摩崖造像,洞窟虽然不多,但小龛众多,大大小小的造像有上千尊,千佛寺得名不虚。这是第一个洞窟的入口,有“佛国”二字,是清代书法家程淓题写。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大窟三面开凿有造像,均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佛像均为坐姿,头部早年丢失,现在的头都是后补上去的,弟子和菩萨的头也几无完整。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窟内壁开凿了大量小龛,应是主体造像完成后加刻上去的,小龛留有不少功德题记,发现的唐代年号有永隆元年(680年)、永隆二年(681年)、开耀二年(682年)、永淳二年(683年),年号相邻,主体造像未发现开凿年号题记,应开凿于永隆元年(680年)之前。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洞口圆壁上,也有几层的小佛像。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大窟内的菩萨像既有正姿站立的,也有身形婀娜的,体态丰润,充满盛唐气息。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石窟为穹隆顶,地面椭圆形,大的佛像高1.5米,小的佛像只有几寸。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石峰外壁还有佛像大龛,可惜风化严重。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小窟空间较小,只雕刻了一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造像间距较大,又补刻了许多小龛,小龛的唐代年号有:如意元年(692年)、长寿二年(693年)、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此外还有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的游记。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小窟右侧。小窟同样是没有主体造像的开凿年代,其开凿时间应在武周如意元年(692年)之前,与大窟时间相近。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小窟左侧。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内的佛殿,看过去建造年纪多不长。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就是在一块巨大青石,突兀,顶平壁峭,人称“山上山”。它高5米,南北长21.5米,东西宽7米。两石窟就在这的肚子里。现今山上山原本的石阶都不用了,前后都有新建的石阶或木梯。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山上山的后壁,有不少摩崖石刻。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山上山上的真武阁,这里祭祀的是武当山的主神玄武大帝。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又是一种和谐。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的其他院落。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千佛寺与碧霞宫就这么一墙之隔。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进入,都得经过碧霞宫,大约为了门票。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城隍庙位于浮丘山东麓,上下时我们都经过,这曾经是教育局办公地址。创建年代不详。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浚县城隍聪正灵祐,诏封为“监察司民城隍聪正灵祐侯”弘治初年,浚县知县洪公重修庙宇。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进门发现不是原建,我们草草一观。

[转载]豫约金秋17·浚县千佛寺石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