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指向培育学生思辨力

(2023-04-20 09:35:11)
分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指向培育学生思辨力 
    摘要:培育学生思辨力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题中之义。在价值判断与选择、对话与研讨、回望与内省中,学生可以获得明辨是非、 美丑、善恶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思辨、慎于思辨、善于思辨。借助思辨,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思辨力 思考 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中 姜群 所谓“思辨力”,是指学生能根据自己所学,结合自己经 验等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对真善美、假丑恶进行正确判断。 在价值思辨、选择、澄清过程中,学生调动自我道德与法治思 维,对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养成敢于思辨、慎于思 辨、善于思辨的能力与习惯。 
    一、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力 道德与法治思辨力,不仅是学生思维方式体现,更是学生 思维品质表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 两难性、两可性问题,引导学生判断、选择。一方面,通过学 生的澄清反应,把握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水平;另一方面,通 过教师的价值引导,让学生分析、比较,质疑、甄别等,从而 培育学生自主选择能力。 比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认识你自己》,这一镌刻在古希 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箴言,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思辨。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是一个阿基米德点。在 人类思想史上,对这一反躬自问性的问题,每一个哲学家都给 出不同答案。作为教师,应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思想、见解、主 张,这有助于学生定位自我、评价自我。而当学生形成“镜中 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之后,同样有助于学生评价他人。 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一些情境,如科尔伯格经典故事《海因兹 偷药》等;运用一些案例,如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出示一些名言, 如怎样看待“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怎样看待“君子之交淡如水”“多个朋友多条路”等。引导学 生自我认知,从而定位自己。
     二、对话与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力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是师生之间简单的言语来往、 你问我答。教师习惯于灌输,学生习惯于接受,他们犹如“美 德袋”。指向培育学生思辨力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着力于 引导学生对话、研讨,从而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建构力。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思辨,启迪学生质疑, 从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 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运用澄清反应法,也可以运用价值单 策略。一般来说,价值澄清反应通常通过话语组织形式,是一 种显性对话策略;而价值单一般是通过文字形式,是一种隐性 对话策略。因为,有些问题适合于在公共场域进行深度研讨, 而有些敏感的问题则适合私密沟通、交流。如部编版七年级下 册《青春时光》单元,教师可以运用价值单,让学生了解自己 身体的变化。教师要把握好“性”“两性”等敏感话题,引导 学生悦纳自己身体变化。而对于学生在运动、学习、娱乐、社 会实践等方面问题,则可以运用团体深度研讨法,在全班范围 内引导学生深度研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身 体、心理变化,不因为自己身体、心理变化而自卑,同时也不 嘲笑别人身体变化等。作为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思辨一些敏 感话题,如“不希望爸爸妈妈干涉我的事情,但在遇到麻烦时 又渴望他们出现”“自己的心里话不愿意跟别人说,但又希望 得到别人的理解”等。在对话与研讨中,引导学生把握青春期 的矛盾心理,如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等。 为让道德与法治研讨走向深入、走向深度,教师应当引导 学生选择主题,赋予学生深思熟虑的时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展开结构性交流。通过对话、研讨与交流,帮助学生获取知 识,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促进道德与法治认知内化与践 行,形成道德与法治实践智慧。
     三、回望与内省: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力 引导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关键是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能 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回望、内省,促成学生积极审视自 我学习、生活。这种回望与内省,是对实践的批判、暗示和引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会引导学生自我追问、发问,如“你 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没有 类似的经验”等。回望与内省,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反思力。 比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发生了鲜明的身体 心理变化,容易与父母等存在认知、价值冲突(俗称“代沟”)。 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时,笔者引导学生用 情景剧的方式交流话题——“误解的爱”:明明和朋友约好 了周五放学后去打球,但是明明的爸爸妈妈不同意,于是明 明就和爸爸妈妈争吵了起来,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结果 明明还被爸爸打了一个耳光,故事戛然而止。你在生活中有 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面对(应对)的呢?这样的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内省与回望,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 爸爸妈妈是为了自己好,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学生认为,明 明在周五放学后适当放松、休息一下也可以,况且还答应了 人家,做人应当诚实守信,因此爸爸妈妈同样需要换位思考, 站到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有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这种事情, 都是和爸爸妈妈商量,态度好,因而协商效果好,等等。通 过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处理日常冲突事情时,能辩证地进 行思考。 回望与内省,能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反思力。通 过反思,学生能以新的眼光、观点、思想打量自我,从而获 得更为理性的认知,助推道德与法治素养、生命的生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