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2023-05-29 20:09:58)
标签:

教育

分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疫情+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素养培育策略

—— 以初中守望精神家园单元复习课为例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当前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错综复杂,如何把疫情当成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应对,促进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思政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

  发掘榜样人物  激发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是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滴产生学习。”因此,榜样教育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和育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撷取历史人物的高尚人格和丰功伟绩激励和引领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可以展示时代人物的感人事迹感染学生,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播社会正能量;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言行、处事方式等影响学生,做到润物无声。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在学生自己的身边寻找榜样,如老师、同学、朋友等,让教育更具“烟火气”,因为身边的榜样与那些“高大上”相比,更加生动形象:可亲、可看、可知、可学,从而激发人向善,产生更强的教育力量。

例如我在复习九年级《守望精神家园  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专题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疫情期间学生积极抗疫的相关图片,同学们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或博览群书涵养精神等等,因为这些画面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情感共鸣。接着,我就介绍了我校初一学生潘灏昀独特的方式:声援武汉,用音乐的形式尽一份自己的一份力。接着我就播放了潘灏昀同学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记疫》。整首歌曲借用春天的美景来赞美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守护者者们,和诗以歌,并搭配了琵琶、古筝等古典元素,以童声传情,空灵幽远直击人心,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勇气。学生在沉浸于歌曲韵律之美的同时更是感受到的是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和强大的中国力量以及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着,我们从这首歌的歌词特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复习的主题相互融合,挖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具感染力。

 活化课堂设计  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是什么?它应该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超越”。如果一节课对师生而言没有超越和成长,纵然再怎么精敲细打、豪华包装也或者是小手林立,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演技。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全的生命共同体,既要关心教师的行走方式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生存状态。例如,我在复习《守望精神家园  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专题时,首先把本专题重要的知识点做成PPT让学生当堂识记并用填空、抢答的方式进行检测巩固。因为比较简单、达成率较高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感受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成就感,但复习课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接着,我就把学生容易混淆的观点融入的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判断、点拨、质疑、讨论、纠偏,炼就一双双“慧眼”,学会“雾里看花”,提高判断分析和思辨能力,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深度思维水平。最后,用大背景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包装”,例如“最美逆行”“中国小草的力量”等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式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把所学内容对照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系,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理想境界。总之,活化教学设计,最关键的是课堂的起点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发展需求,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养成,这样的课堂即便不是轰轰烈烈,但却有于无声处有惊雷的效果,注定了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巧用时事政治  助推素养养成

疫情是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作为一名道法老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带领他们从不同的读懂这本书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和素养并积极践行。《守望精神家园  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专题的复习内容很多、很繁杂,如果我们用“抗疫”作为中心议题将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就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相统一,更好地完成复习目标,使课堂达到优质和高效,助推学生素养的养成。

例如,我在复习本专题时,用歌曲《战疫》进行渲染和导入,体味中国文化、显示中国精神、感悟中国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引领学生感悟真善美,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接着我又用“最美逆行”“治疗有方”两大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寻找逆行者身上的闪光点,感悟中医药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独特作用,在惊叹、体验、感悟中提升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人文底蕴……。最后我们又放眼全球,展示中国在引领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共同行动中做出的贡献,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中学生能为国家和民族做些什么?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践行,增强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懂得“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人,人之本在行”。

 归平实生活  落实立德树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让中华民族在抗疫的战斗中凸显了德性的光辉、道德的价值和美德的力量。”立德树人,作为一名道法老师,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道德的力量归根到底在于践行,在于回归生活。为此,我在复习本课时,设置了欣赏“抗疫风景线”、找一找身边的“抗疫达人”,反思“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环节引领学生学习榜样、反思自我,增强行动的自觉性,每个人都是抗疫的责任人也终将是受益人。最后我用最简单、最自信的话语进行小结:“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从戴好口罩做起,从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做起,我们总会迎来摘掉口罩,自由呼吸的那一天!”话音刚落,很多同学不由自主地开始鼓掌,没有彩排更不是表演,是没有预设的生成,是自然的表露和发自内心的感动和认同。“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德育更是要遵守育德规律,要把它放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如果没有人的经历和切身感受,就不可能对道德产生深刻的认同并深入人心,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最好的老师,展现学科育人价值,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是“烟火气”,虽然“土”但有味道。

当前,我们正面临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让学生识记固有的知识点,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思维方式以及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要我们教师学着蹲下身来,去一些浮躁与繁华,多一些品味,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更是培育其精神和思想的育人过程。

海门区东洲中学   姜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