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力的知识是一种有活力的知识,它不同于惰性知识。惰性知识是个体已经习得的,但是在实践中不能正确提取,无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学校教育中惰性知识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关联不畅、学习内容缺乏结构化所致;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学而不悟,只是象征性、机械地记住了知识点,却没有理解透彻,缺乏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此外,知识需要在情境之中才能理解和内化,在去情境化的教学和学习大行其道时,惰性知识就难以避大概念是一种有活力的知识,与社会或个人需求相关,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学科的组织结构。
以大概念统领学习,并将其作为思维工具,能实现学生学习进阶的连续性,使其达到更深层次的学科理解和元认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解释和分析与个人、社会关切有关的问题,同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并为未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使学生实现像专家一样思考专家知识是网格化的、有联系,能够有效灵活地提取,而新手的知识与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和脱节的。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专家处理的方式不是事实和公式的罗列,而是围绕着核心概念或大概念组织的。
应对问题的时候,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具有适应性的专门知识、监控问题解决方式的能力,即元认知。专家突破对问题情境的最初预设,打破过于简单理解的局限,质疑自己知识的相关性。面对新问题时,专家的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仅能从已有知识中快速提取与情境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因时因地进行知识的生成与创造。
促进有效的理解与迁移作为关键指向理解力是未来学生的关键属性
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指向在于促进学生成为强有力的思考者与问题解决者,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能够有效地理解与迁移。学生在所有学科中的理解,都应该包括对事物的意义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理解、解释与迁移应用是一种有机的关系,理解力是认识能力乃至其他能力的基础。
专家和新手之间的一个深刻区别是,专家对概念的掌握塑造了他们对新信息的理解,能够看到新手很难发现的信息背后的模式、关系或差异。教师需要确保学生理解内容、事实和概念,并知道如何灵活地使用这些内容来解决重大问题。学生理解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将观念彼此联系起来,进而应用学到的知识来回答新问题。理解力的发展使学生终生获益,促进其个性化的学习,使其学会反思,并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想法。
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情境的迁移从当代的迁移观点来看,迁移被视为学习者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动态地创造联想。学习者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场景中创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的关联,来应对新旧学习任务之间的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水平迁移中,学习者从问题场景中读取明确提供的信息,从而激活预先创建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从问题场景中读取的信息与自身知识结构之间的一致性,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能解决问题。
垂直迁移是学习者识别情境的特征,直观地激活自身已有知识元素,学习者通常没有与问题信息相一致的先入为主的知识结构。垂直迁移需要创造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来理解新的信息,大多数现实世界的问题都需要垂直迁移,而创新类似于垂直迁移,创新是他们重组思维或重组问题场景的能力,使其变得比以前更容易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