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现学生深度学习作为出发点

(2022-05-25 09:22:13)

1)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方法的概念起源于弗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 Saljo)的研究,他们区分了学生在处理文本时候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从阅读中提取意义并试图将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批判性地评估文本中提出的知识和结论。

 另一种是学生在被提问时能够再现所读的内容,更多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前者将目标和处理策略结合起来,被称为深度学习方法,后者被称为浅层学习方法。

 深度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感兴趣并试图理解他们学习的内容,而采用浅层学习方法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死记硬背上,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两种方法被视为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或动机)和伴随的学习活动的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领域拥有的知识呈指数级增长。倘若学生仍然在传统课堂情境之中,采取传统的线性学习策略,试图在短短一学期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视野是极其困难的。为了改变这种窘境,就需要寻求课堂的革新,以大概念教学为依托,促进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换。这种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能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术内容,促进学生将既有的知识与经验连接起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经历使学生具备在新出现的环境下发现、分析和应用知识的技能,并为他们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中顺利进入大学、工作、参与民主社会和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2)实现从浅薄知识到深厚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上,浅层学习往往与浅薄知识有关,涉及表面化、浅层的知识。表面化的知识往往游离于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如轻松的谈话、描述,都可以被认为是表面化知识的思维和学习。发展深厚的知识需要把握学科基本结构,注重学科教材和实际教学内容背后的理解与意义。深厚知识的一种关键类型是元知识(meta-knowledge),代表理解、创造、吸收、利用、塑造和应用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该凸显学习者的主体性,实现学习过程与现实社会、实际生活的有效关联,灵活地迁移运用知识以应对真实情境中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确保给学生足够的优质时间,让他们在每一步都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