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要有改革愿望与主动权,不是“被课改”

(2022-05-24 18:09:06)

      先说说心态。现在老师都很累,老师很难当,我们要呼吁为老师减负减压,多一点时间用在教书上,少做点形式主义的无用功。现在哪一行都累,大人、小孩压力山大,加上瘟疫、战争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世事变化莫测,都不容易。我们也只能少点抱怨,多一份职业的良心,在各种困难的夹缝中尽可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教师本来就是理想的职业,选择了这一行,总要面对挑战,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也为了未来,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我和大家一样,正在学习义教语文新课标,有很多理解不到位,或不理解的地方。也听到很多议论批评。这是正常的。

 课标是政策性文件,要贯彻落地,先要有一个学习、讨论、领会的过程,容许有不同的声音。课标的制作过程有很多思想碰撞,并不完善,需要打磨的地方不少,有议论也是正常的,应当经过试验,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去不断完善,逐步推开。

一线老师接触新课标,感到难懂,也有一些担心。担心什么?多年来课程改革的各种试验,名堂概念层出不穷,花架子很多,是多动症,大家对于形式主义的概念游戏已经反感,腻味。会不会又来一波运动式的课改?这种焦躁的情绪会阻碍我们学习贯彻新课标。我虽然对新课标的部分内容也有不同的想法,但认为新课标是理想的,向上的,它在探索改革的出路,预示着下一步语文课改的趋向,能够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学带来理论刺激,带来改进的动力。学习新课标是有相当难度的,心态要调整,往课改方面靠拢。还是要认真学习课标,支持课标,贯彻课标。我相信新课标的贯彻,不会再是运动式的革命,应当是结合实际的稳步的改革。和此前的义教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概念很多,新提法很多,学习新课标会碰到一些概念理解上的困难。诸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我们阅读时需要穿越概念的丛林,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