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改革愿望与主动权,不是“被课改”
(2022-05-24 18:09:06)
一线老师接触新课标,感到难懂,也有一些担心。担心什么?多年来课程改革的各种试验,名堂概念层出不穷,花架子很多,是“多动症”,大家对于形式主义的概念游戏已经反感,腻味。会不会又来一波运动式的课改?这种焦躁的情绪会阻碍我们学习贯彻新课标。我虽然对新课标的部分内容也有不同的想法,但认为新课标是理想的,向上的,它在探索改革的出路,预示着下一步语文课改的趋向,能够给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学带来理论刺激,带来改进的动力。学习新课标是有相当难度的,心态要调整,往课改方面靠拢。还是要认真学习课标,支持课标,贯彻课标。我相信新课标的贯彻,不会再是运动式的革命,应当是结合实际的稳步的改革。和此前的义教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概念很多,新提法很多,学习新课标会碰到一些概念理解上的困难。诸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我们阅读时需要穿越概念的“丛林”,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