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前期过程性资料

(2019-10-15 16:58:08)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1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爬梳1-2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结构布局,结合自己所知相关的“情境教学”研究理论,探究此次关于“情境教学”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时 间 2018.9.2 活动形式 组内研讨会议

参加人员 杨秀秀、刘 静、雷亦轩

过 1.课题组负责人杨秀秀老师宣读课题报告申请书,明确此次课题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2.课题组所有成员,每人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此次研究的“情境教学”说出自己的明晰观点。

3.最终,负责人杨秀秀老师根据会议内容整合,明确此次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热 点、观

点 杨秀秀老师:

1.宣读课题报告申请书,明确:“情境教学”法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势。

2.此次研究的方向:研究“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运用。

3.此次课题研究目标:探究“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后的实际效果优势。

杨秀秀老师:《道德与法治》是2016年9月1日起学生们开始使用的新教材,迄今为止,1至2年级已经开始使用新教材。该教材更加注重“教人如何思考”,“教人如何辨别与选择”。在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先入为主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亲自思考、亲自讨论、反复质疑这样一个过程中,获得自我内化,从而付诸行动。

刘静老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基本以“活动串联”方式呈现,不管是活动的引入及某些活动的探究都离不开“情境教学”。

雷亦轩老师:不仅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活动需要接入“情境教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及课堂中实操训练都可以介入“情境教学”。

刘静老师:没错,但我们不能为了“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只是手段,目的是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在道德情感与法治意识上有所正向的收获。

杨秀秀老师:那么,此次课题我们就要研究在整个课堂中整个环节,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情境教学的手段实现了怎样的课堂效果。我们可以挑选几个课例,看看这些课上的某一环节可以介入哪些情境教学手段。

雷亦轩老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1-2年级的教材主题,1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适应新的小学生活;1年级下册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开始让儿童建立“共在”意识;2年级上册开始基奠而儿童的公共意识;2年级下册开始让儿童追求创造性的生活。

刘静老师:由于每位老师所带年级不尽相同,我们不可能把1-2年级所有课程同课异构上完,最终进行不同“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对比。我们每位老师可以从1-2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挑选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我们从课例实践中进行互评,磨课,最终总结自己运用情境教学解决课堂实际需要的心得。

获此次课题研讨会议,我们明确了此次课题的切入点,即是:从课堂的导入-课堂活动过程-课堂结束实操作业布置,以全程化角度总结“情境教学”法的介入起到的作用与效果。

进一步的设想 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为了制定前期课题实施计划打好基础。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2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 明确前期研究方法及任务分工

时 间 2018.9.3 活动形式 组内研讨会议

参加人员 杨秀秀、刘 静、雷亦轩

过 1.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环节特点与课堂环节设置的最终目的。

2.明确《道德与法治》对比原来的教材重点突出的几个部分。

3.明确前期研究方法及任务分工。

点杨秀秀老师:一个完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以下3个部分:导入环节部分,课堂活动及活动后探讨部分,课堂小结部分。而课堂中介入情境教学法的部分运用最多的就是课堂导入部分与课堂活动部分。

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通常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2.引起学生思考,课堂的导入环节不仅要吸引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也要对下面整个课堂活动做好铺垫。3.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课堂导入环节还要加深学生亟待解决问题的情感需求,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教师为了实现以上3个目的,往往会采用一些情境的导入,那么,介入哪种情境方式,会更好的让学生入趣、入情、入理的进入课堂呢?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以“活动”串联形式为课堂主体部分,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寻找和创设适合应课堂活动需求选择恰切的情境方式?

刘静老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有以下几种最熟知的情境:图片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新闻播报发生的真实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的情境等等,(图片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情境可以综合塑造一个情境)。

雷亦轩老师: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比原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3.要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法实现以上3个方面。

杨秀秀老师:现在我们来从1至2年级挑选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法治意识这3个方面的一些课题。我们分别进行归类。

刘静老师:例如;渗透“和谐”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有:一年级下册的《分享真快乐》,让学生与他人之间创造“和谐”的氛围。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呼吁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一些环保课题。

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二年级上册的“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课题,这个课题主要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近我上的《品德与社会》课中有一个课题就是《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个课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而且要让同学们在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过程中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及习俗,从而达到民族间的“和谐”。

在此,需要重点强调的是,《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在低段课程的目标提现不是让学生去熟知一些法律法规知识,而是应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比如,课堂需要遵守的规则,例如:一年级上册《上课了》。

雷亦轩老师:那我们就可以以这些突出的典型课例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仔细地回顾在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哪些情境教学的方法,又获得了怎样的课堂效果,看看我们获得怎样的情境教学心得。

杨秀秀老师:现在再回顾上次研讨会结果,现在来看,研究课堂环节的需求为研究此课题的切入口似乎不好进行,我们可以从情境教学的方式上去探究。

刘静老师:可以,我们可以先针对一些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当我们教学完毕后,我们可以总结每一种情境教学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与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进行同课异构,对比不同的情境教学方式,看看哪一种情境教学方式适合哪一种课堂需求,进行总结。

更改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应该从情境教学方式为切入点,看看每一种情境教学方式都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设想

在每位教师准备教学实践前,每位教师应充分学习相关资料,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有自主性的先知与把握。

注:记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调查、讨论等活动内容及会议。 (此表可复制)

课题组内研讨活动及会议记录

第 3 次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 总结各自搜集的参考文献资料,交流自己关于“情境教学”的相关心得

时 间 2018.9.20 活动形式 组内研讨会议

参加人员 杨秀秀、刘 静、雷亦轩

课题组每人根据近期学习有关情境教学的研究理论进行分享、交流。

点 杨秀秀老师搜集的主要参考文献有:

1.王颖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小课题研究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2.陈慧莹的论文《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3.陈丹的论文《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研究》;

4.邓春元的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5.费瑱的论文《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分析;

6.郑闽秋的教学设计《合作真愉快》……。

搜集后的主要心得体会有:

1.教师应基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课堂的生成,而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堂教学情境的介入。

2.课堂情境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情境教学”,而是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优化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愉悦课堂教学等目的。

3.“情境教学”中所涉及的情境素材应该具备哪些特性才能使情境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今后我们课题所研究的重要方向。

刘 静老师所搜集的参考文献有:

1.张晓燕老师的教学设计《吃饭有讲究》;

2.沈瑶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小点儿声》;

3.王雅琴老师的教学设计《冬天在哪里》;

4.宋月江老师的教学设计《大家排好队》;

5.魏红老师的教学设计《上学路上-交通信号要知道》……。

搜集后的主要心得体会有:

1.所选的情境素材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才能刺激学生参与课堂话题的欲望。

2.所选的情境素材一定要贴合真正的教学实际需求,比如涉及一些抽象的教学需求我们可以引入图片情境教学使之形象化。比如涉及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需求我们可以引入语言描述情境。

3.我们还应在挑选请境素材时把握儿童的喜好心理,比如低段学生喜欢卡通形象等,这些我们都要注意。

雷亦轩老师搜集的主要参考文献有:

1.王银雪的论文《运用多媒体创设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

2.宫艳梅的论文《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当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

3.谭丽君的论文《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策略顾问》;

4.何金玲的论文《如何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5.顾玉伟的论文《思想品德课呼唤情境教学》;

6.曹文燕的教学设计《“爱护班级公物”》……。

搜集后的主要心得体会有:

1.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些道理并非是“非黑即白”,所以我们在搜集情境教学素材时注意“典型性”与“探究性”。

2.我们可以让学生再现他们的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予以分享,这样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会比老师搜集情境素材更加贴合他们自己,我们可以把搜集情境素材的任务交给学生。

3.道德与法治要求呼唤学生的真情真感,希望塑造的是一个有真实道德情感的人,所以尽量使用真实的生活情境,避免创设情境虚假不真实。

获看来进行情境教学时我们挑选情境的素材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从课堂实际需求出发,挑选合适的情境教学方式的同时去思考该情境教学方式中的素材是否挑选的恰切。

进一步的设想

根据自己所总结的学习心得,制定课题研究前期计划表,并挑选课例,进行备课。

注:记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调查、讨论等活动内容及会议。 (此表可复制)

根据前3次研讨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前期计划表如下:

课题研究前期计划表

月 份 研究的主题及内容 主持人 执行情况

9.5-9.20 熟悉现有关于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探讨本次研究课题的切入点及策略。制定研究计划表。 杨秀秀

9.20-10.20杨秀秀老师分享自己曾经所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课例,说说自己在过往的经验中,都运用了哪些情境教学方式,收获了怎样的效果。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现所带的思品课和综合课,补充自己关于情境教学的心得与看法。

雷亦轩

10.20-11.20

杨秀秀老师准备《分享真快乐》第一课时,刘静老师准备《花儿草儿真美丽》第一课时,雷亦轩老师准备《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

杨秀秀

11.20-12.1

12.1-12.4

12.4-1.7

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准备的课例实践教学,刘 静老师设计调查问卷表,雷亦轩老师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

召开课题组课程调查研究后的研讨会,撰写并上交课题中期报告。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对原计划做适当调整,制定后期研究计划。

刘 静

雷亦轩

杨秀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