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论说”之五十六:《从近代到现代我国的家庭发生的变化》

(2025-03-10 04:54:53)
分类: 家教论说

 

《从近代到现代我国的家庭发生的变化》

赵忠心

 世界无非是运动的物质。宇宙间千姿百态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态是相对的。

中国社会的近代到现代是一个激进变革的年代。作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期,政治经济的变动,也相应地带动了家庭的变迁。

“家庭”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的变化,势必带动家庭教育的变化。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随着家庭这个“载体”的变革而发展变化的。

要充分认识、深刻理解我国家庭教育的变化,必须首先了解家庭教育载体“家庭”变化。

     从近代到现代,中国的家庭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发

生变化的?

一、家庭结构和规模变化。

传统家庭一般是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代际序列层次多,结构复杂;现代家庭多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代际序列层次减少,结构简单。

推动这个变化的最基本的动力是生产力。过去,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劳动效率低下,必须是大家庭;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现代化,生产力水平、劳动效率提高了,人们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了,家族控制力小了,势必出现小家庭。

传统的家庭,儿子结婚后仍不能分居单过,分居那是忤逆不孝。因此,三代同居四世同堂的现象很普遍。

过去人们结婚很早,生育子女的数量不加控制,是多多益善;没有避孕措施,就是想控制也难以控制。生育处于失控状态,子女数量多,家庭规模很大。

现代家庭,由父母和一个或两个孩子组成的核心家庭,结构简单,规模小。这种家庭家庭,成为城市和农村家庭结构的典型模式,小规模家庭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这是家庭表层文化的变化。

二、家庭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传统家庭非常稳定,现代家庭稳定性差。不能说过去稳定就是好事,现在稳定性差就是坏事。

过去,稳定性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所致;现代家庭稳定性差,是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出现的。应当说,现在稳定性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更加追求婚姻的质量。

过去,家庭稳定性强,但婚姻质量不见得高。过去的白头偕老倒是绝对稳定,但很可能隐藏着凑合夫妻无奈婚姻和妇女忍受压迫;现代家庭追求的相对稳定,稳定性是差一些,包含着对婚姻质量的追求,表明社会环境的宽松,不见得是绝对的坏事。但这对子女成长和发展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传统家庭模式单一,现代家庭复杂,多样化。

家庭类型的多样化趋势是家庭变化中最为突出的变化。随着家庭观念的更新和社会环境的宽松,社会的开放,人们更多地拥有了选择自己家庭生活方式的自由,具有个性化的家庭生活方式比以往更多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各种新兴的家庭类型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间,诸如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再婚家庭、单身家庭、分居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跨国婚姻家庭等以往被认为是另类的家庭,作为社会系统中的新成员,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和认同。

不过,新兴的家庭类型的出现在城乡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农村,对于新型家庭的认同程度明显低于城市。诸如,单亲家庭、再建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等。这也是家庭表层文化的变化。

四、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家庭自我封闭,与外界是相隔绝的。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方式决定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家庭,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都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外界发生什么联系。人们都处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存状态中。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大大的屋顶,高高的围墙,大门口内外还都有影壁墙,把整个家庭封闭得严严实实,从外边看不到家里的情况。这从建筑学的角度形象地表明中国传统家庭的封闭性。

现在,现代家庭虽然还是住在鸽子笼似的楼房里,但劳动场所早已经迁移到了社会,工厂或农场,家庭成员都要离开家庭,到家庭以外去上学、上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信息通过家庭成员带到家庭里,使家庭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通讯的现代化、网络化,使得过去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幻想变成了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对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

五、家庭本质关系的重新组合和变化。

这是家庭结构的深层变化,主要体现在由血亲主位的传统家庭转向婚姻主位现代家庭的转变趋势。

在封建家族制度下,家庭关系一般是由夫妻、父子、兄弟这三种关系作为骨架构成的。但过去,人们特别重视血统关系,家庭里的父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体,或者叫做核心。刘邦就曾经十分明白地说过: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父子关系比夫妻关系更为密切。这是按父系确定血统、家系和继承权,父权至上的封建家长制的必然现象。

随着社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独立意识增强,逐步摆脱了家族的束缚,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和婚姻自主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的血统观念响应地变得淡薄,血亲纽带也随之日趋松弛,婚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地位明显上升,而亲子关系、血缘关系成为次要关系。比如,过去,夫妻离异争夺子女抚养权很厉害,现在就不那么拼命地争夺了,这就是明证。

六、家庭功能发生变化。

家庭功能有(1)经济功能、(2)生育功能、(3)性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与赡养功能、(6)保护功能、(7)感情交流功能、(8)休闲与娱乐功能等。有的学者还提出有宗教功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

有的家庭功能削弱了。比如现代社会,劳动场所转移到工厂或农场,家庭的经济功能逐渐削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生育子女的数量大为减少,有的生育一个孩子后便采取绝育措施,有的根本不生育,坚持丁克家庭,生育功能也削弱了。

有的家庭功能却强化了。比如,子女少了,质量要求高了,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大大增加,教育功能强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夫妻感情交流,以稳固夫妻关系,感情交流功能强化了。

有的家庭功能转移出去一些。比如,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立法加强,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等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家庭的一部分保护功能转移到了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娱乐、休闲生活设施的增多,人们越来越追求娱乐休闲的丰富多彩,全家人到家庭以外进行娱乐、休闲、旅游活动的越来越多,家庭休闲与娱乐一部分功能也转移到社会上。

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平等化趋势。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由于妇女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以及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促使家庭中“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具有人身依附性质的传统婚姻关系模式,开始向“男女平等”的现代的民主平等关系转化。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论显示,中国女性从业人员已占总从业人员的44.96%,高于世界34.5%的比例;女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由上个世纪50年代的20%提高到40%以上。

在城乡家庭中,在家庭重大事务中,夫妻共同商量决策的比例超过了50%,有的家庭妇女成了“主角”,“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也开始出现。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