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二百三十七:《糟糠之妻不下堂》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二百三十七:
《糟糠之妻不下堂》
赵忠心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人们对从贫困中一直走过来、不离不弃,对夫妻爱情专一的男人赞扬时,常常说的一句话。面对这样的男人说出这句话,表达的是口服心服的敬佩之情。
一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宋弘传》。这句话来自一个典故。
宋弘是西汉少府宋尚的儿子。宋弘,字仲子,京兆郡长安县人。年轻时性格温和,曾担任侍中。他不慕荣华,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坚持原则,是一位难得的好官。
汉朝时期,曾发生过假冒的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实为王郎)追赶刘秀的故事。
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人立为汉帝的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
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得力干将,不幸身负重伤。
当逃到河北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是走不动了。而后面的追兵追赶得又很紧,怎么办呢?刘秀没别的办法,只好将宋弘托咐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宋弘。一家人都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帮助宋弘治伤,好吃好喝,照顾得很是周到。
特别是郑家十大几岁的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朴实厚道,心地善良。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嘘寒问暖,关情备至。宋弘非常感动。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光武帝刘秀重用这个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提升他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侍从皇帝左右,掌顾问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
二
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湖阳公主名叫刘黄,早年丧夫,整日唉声叹气,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那个时候,社会上还没有“从一而终”的纲常礼教,姐姐刘黄希望再嫁。
刘黄作为刘秀的大姐,在早年丧父的情况下,也是为一大家子人操碎了心。所以,刘秀就想为姐姐再寻一位丈夫再嫁。
刘秀多次派人给她提亲,说了一个又一个,姐姐就是不满意。后来,刘秀得知:姐姐是倾心于宋弘了。
公主说:
“宋弘的威仪容貌、品德器亮,朝中之臣没有谁比得上(他)。”
刘秀知道,宋弘已是有家室的人了。为了成全姐姐的意愿,他仍不甘心,特意请宋弘来,并让湖阳公主在屏风后面偷偷地听他们的对话。
刘秀心想,我是皇帝,这点事还不好办?再说,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且不说,那模样和姐姐一比就差多了。于是,刘秀便动了心思,要亲自出马,保这个大媒。
光武帝刘秀就请宋弘来吃饭。在君臣畅饮之间,光武帝开口说了:
“我听人说,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贵易交,富易妻。’一个人有社会地位之后,就要换朋友;一个人有了财富之后,就会换妻子,这是人之常情。我有一个姐姐,年轻貌美、温柔贤惠……”
千载之前,社会上的人情、人性就是如此。刘秀此问,显然是在试探宋弘的心意。宋弘又何尝不明白呢?
听到这儿,宋弘就心知肚明了,这个饭再不能吃下去了。宋弘的耿直中正,绝不仅仅体现在在对别人的要求上,对自己他也毫不放松,严于律己。他立即起身,对光武帝敬了一个礼,然后说:
“陛下,我所听说的和您听说的不一样。我听说有这样一种说法:‘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在社会地位低下的时候结交的朋友,即使自己飞黄腾达了,也不能够遗忘;和我同甘共苦,我们一起走过来的妻子,她又没有犯什么过失,怎么能够无缘无故地随便就把她给抛弃呢?‘贵易交,富易妻’,这都不符合道义。”
光武帝刘秀他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一听到这话,就知道宋弘的心意了。刘秀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看重。所以,就没有再勉强宋弘。
刘秀听完宋弘的一番肺腑之言,回头无可奈何地对着屏风内的姐姐悄悄说了一句话:
“看来,事情办不成了。”
若娶了刘黄,有机会做皇帝的姐夫,能够和皇帝攀上亲戚,成为皇亲国戚,会青云直上一步登天,这样天大的好事,对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宋弘毕竟是有学问、有德行的读书人。他拒绝了“诱惑”,做到了见利思义。觉得这件事不符合道义、恩义、情义,绝对不能做。
宋弘在位五年,因为拷讯上党太守没有什么证据,便被免去了司空的职务,回到了自己的邸舍。几年以后去世,他没有儿子,封国也被取消了。
三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话一传了出来,就正了当时朝野官员夫妻之间的亲情,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成为很多人为人处世的原则。
这前一句话中的“贫贱”,意为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知”,即知己朋友。
后一句话中的“糟糠”,意为酒糟、米糠等劣等食物。”下堂”,古时候指休妻。
这前一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的时候,所结交的朋友,永远不能忘记;
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和自己共同经受饥寒生活的妻子,到什么时候也不能遗弃。“糟糠之妻”,多指原配妻子,或称“结发妻子”。
刘秀所说的“贵易交,富易妻”这句话也不是他杜撰出来的。是古人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总结概括。
当一个人地位变了,所交往的对象,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曾尊崇并亲口对同伴说过“苟富贵,勿相忘”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当他成王以后,最终还是和佣耕的同伴分道扬镳,甚至还有的同伴被他杀死。“贵易交”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那些“势利眼”,一旦得势,便视发小为陌路人,另交新贵。
至于“富易妻”的人,从古至今,更是屡见不鲜。比如,传说中的古代负心汉陈世美,抛弃秦香莲母子,历来为人所不齿。现如今,也有这样的人。有的人挣了大钱,出了大名,即或是有了孩子,假托与原配妻子“没有了感情”,也无情地将结发之妻抛弃而另寻新欢。还往往用“净身出户”掩饰、美化自己的不义之举,为世人诟病,唾弃。
古人说过:“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这是说,一般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利益,然后才是做人的原则;而真正的君子,则正好与此相反。
他们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做人的原则。如果符合做人的原则,即使没有利益可得,甚至丧失利益,也要去做,一定是见利思义;而如果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即使重利就在眼前,唾手可得,也不屑一顾,绝不能见利忘义。
(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