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二百一十九:《桃李满天下》

分类: 随笔 |

中国妇女出版社发行部电话:010—6513.3160
迎接教师节!
随笔之二百一十九:
《桃李满天下》
赵忠心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临。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人们称誉某位教师培养出有出息的学生很多、人才济济时,常誉之为“桃李满天下”或“桃李满门”。
一
为何用“桃李”比喻学生呢?这里有一个典故。
据汉朝的《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在位时,曾经提拔和保举过很多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国君主魏文候,只身跑到北方的赵国。在那里,子质遇到赵国的奠基人简子赵鞅。
他向简子发牢骚说:
“此前,我在魏国当大臣的时候,曾经培养、提拔了许多人。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我大难临头时,却没有一个人肯出手帮我一把。以后,我再也不培养、提拔什么人了。”
简子听了,笑着对他说:
“春天种了桃树和李树,到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休息;到秋天,还可以吃上可口的桃子和李子。然而,假如你要在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叶子遮挡阳光,到秋天,它长出来的刺,还倒要扎人呢。这培养人才,就如种树一样,应该首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加以培植啊!”
简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婉转地指出了子质育人上的失当。后来,人们便把有出息的学生和优秀的人才,称作“桃李”。
魏国大臣子质因为得罪了魏文侯,怕遭到迫害,再也不敢再回到魏国,便到赵国的一位老相识、老朋友家里避难。
这位朋友接纳了子质,但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自力更生。
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很有学问。他所收的学生,不分家境贫穷富有,也不分社会地位高低,只要愿意跟他读书学习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他都一视同仁。
赵国的简子用“桃李”作比喻,跟他谈论的选拔培养对象的问题,言简意赅,字字珠玑,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于是,子质便在他开办的学馆门前,特意栽种了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跟他读书求学的学生,开学前,都要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两棵果树,教导学生们说:
“你们在学馆里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只有学问高,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为国家多做贡献。”
为了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用的人才,子质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教学非常认真。在他的严格管教、循循善诱之下,学生们都奋发学习,刻苦读书,跟老师子质学到了不少真本领。
在子质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学生都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为了感念子质老师的教诲,他们都仿效子质老师,也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了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遇到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惊讶地发现学生们栽种的这两种果树,非常感动,便自豪地说:
“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
从此,当先生(老师)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培养的学生数量多,称作“桃李满天下”了。
二
赞扬某位长辈发现、荐举有才能的晚辈众多,有时候也称之为“桃李满门”。
据《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中,说狄仁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这也是一个典故。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武则天在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尊称他为“国老”,而从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
“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难受。”
武则天常嘱咐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武则天十分信任狄仁杰,让他尽量多地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
狄仁杰先后推荐了李峤、苏味道、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十多人。这些人精明干练,廉洁正派,后来都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名臣。
见此情景,人们不无感慨地对狄仁杰说:
“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给推荐的。你真是桃李满门啊!”
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狄仁杰病逝后,武则天十分悲伤,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
“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三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一首名为《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的诗: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此诗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是唐代裴度在开封的别墅的名称。
诗中的“令公”是一个尊称,指的是裴令公。即中唐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他才兼将相,平淮西,使天下恢复统一,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官终中书令,世称“裴令”,是推动实现“元和中兴”的重要人物。
早年和壮岁的裴度,刚直坚贞,虽得数位皇帝信任,但屡遭奸邪排挤打击,常常陷入困境。为避祸全身,晚年,他仿效汉相萧何,在东都洛阳购地建房,享受生活。
他在午桥建造别墅园林“绿野堂”,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房前屋后,广栽花木,“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公务之暇,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在此宴饮唱和,自娱自乐。
宋朝陈与义的《临江仙》所描绘的“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就是他们在绿野堂的饮乐场景。
这首《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应该就是白居易与裴度唱和的产物。
这首诗的首句“绿野堂开占物华”,讲绿野堂建构精巧,一经打开,便让人感到凝聚了天地万物的精华,特别地引人瞩目。次句“路人指道令公家”,紧接上句,讲绿野堂闻名遐迩,连路人都知道这是裴令公的别墅新家。
后两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针对绿野堂房前屋后到处种花而发:令公您的桃李,已经遍布于天下,哪里还用得着在绿野堂到处种花呢?
这里的“桃李”显然是借代,以比喻代指裴度遍布天下的门人弟子。裴度一生非常重视人才,也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他为将相二十余年,向朝廷引荐了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了刘禹锡等人……正因为门人弟子遍天下,他才能做到“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
白居易这里所称羡的“桃李满天下”,是裴度为官的最成功之处。然而,你看到他“桃李满天下”的成功,可曾想到他作为园丁培养桃李的辛苦和付出?
这首诗通过写裴度别墅前后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表现的是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这首诗是告诫人们,老师辛勤栽培的优秀学生布满全天下,学生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老师的恩情。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