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之四百五十二:《供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2024-07-28 05:37:16)
分类: 随笔

随笔之四百五十二:《供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随笔之四百五十二:

《供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赵忠心

 

昨天下午,我在小区里散步,偶遇一个熟人,我的一个年轻同事的夫人。我们虽然住在一个小区,却因疫情的原因,有两三年没见面了。
    
我们读书人有个共性,就是不喜欢相互串门闲聊。

一个原因是,我们都有事情做,时间很宝贵,不愿意把宝贵时间随随便便浪费在“张家长李家短”之中。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随便串门当“不速之客”,怕打搅别人家安宁,打乱别人家的生活秩序。有要紧的事,需要当面交谈,事先约定时间会面。一般情况,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
   
说我这个年轻的同事,其实,这个同事也不是很年轻了,五十多岁,博士。这个同事的夫人在一个大学的图书馆上班,也有四十大几了,我们很熟悉。疫情发生之前,我们经常在小区院子里聊天。
   
今天她突然见到我很高兴,也很惊讶,说,赵先生,好久没有见面了。您的精神状态、身体状况都很不错呀。

尔后,她询问道:

“赵先生,您有七十多岁了吧?”

我说:

“哪还有那么年轻啊!我已经是‘80后’了,‘廉颇老矣’!”

熟人偶然相遇,久别重逢,一般往往是打听儿女的情况。我们读书人,一般不会打听对方的儿女在哪里高就呀?挣多少钱呀?而一般都是打听儿女读书学习的情况,诸如,上中学还是大学呀?读的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呀?学的是什么专业呀,等等情况,这是读书人职业习惯的驱使。

他们夫妇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读大学二年级了,小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小姐儿俩相差十多岁。
   
我问她,大女儿在哪个大学读书?读的是什么专业?

她告诉我说,在中央民族学院。读的是社会学。

又是一个“虚无缥缈”、无“实体感”的专业。

我说,很好,很好!在我们国家,这个专业还是比较新的一个专业,专业人才稀缺。
   
她说,我对女儿说,学这个专业,将来怎么就业呀!我也曾建议女儿是不是考虑就业比较容易的专业。

没想到,女儿当面毫不留情地直接回怼我一个字,说:

俗!

我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与这位女孩子的母亲很熟悉,我便直截了当地表态说:

我赞成你女儿的回怼。很准确!很精彩!很有力!你们的女儿有个性,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没有盲从,没有委曲求全,这种性格会有出息,我喜欢!


我说,看来,你女儿是很喜欢这个专业。
   
她说,是的。特别喜欢。打算本科读完,还要继续读研。
   
我说:

“我很赞赏你女儿的选择,赞赏她心无旁骛地攻读这个专业。先不要考虑将来就业的问题,这个专业研究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对象广泛,读这个专业,首先会使你女儿成为视野开阔、胸怀豁达的人。只要她喜欢,你们就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女儿。不要为了就业而强迫女儿更改专业。
    
“你的女儿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她父亲是教育学博士,大学教授,年复一年,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情形,女儿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深刻地影响了你女儿,女儿选择这样一个专业是自然而然的事。你们一定还是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她不断进取,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继续读博士,博士后,一直读到学历、学位的天花板。到那个时候,你的女儿就成了抢手货,不会为就业发愁。
    
“孩子能喜欢一个专业,对社会学情有独钟,这很难得的事,值得庆幸。表明你们培养出了一个有出息、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女儿,应该感到欣慰!你们应该相信,孩子将来成为了高级的专业人才,只要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一定会对她有回报的,不必担心就业的问题。

“只是为了就业方便而选择专业,这是没有远见的,是把供给孩子读书看成是一种投资,难道你们供给女儿读书,是为了让女儿早就业,挣钱养活你们?不至于吧?”

女孩子的母亲边听我说,边点头称是。


现在,我们有的家长供给孩子读书学习,看成是家庭投资,这就意味着图的是回报

极个别的家长很不情愿供给孩子求学读书,把花钱供给孩子求学读书看成是放债,为的是收取利息。这些家长,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是很近视狭隘的。
   
家长供给孩子读书,应该看作是是一种家庭消费,一种必要的消费。何谓必要?即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

何谓家庭消费?即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供给孩子读书学习,就是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作为消费资料,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说法,一般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三哥部分。
   
简言之,就是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三个部分。
   
人们的消费,总是由自身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而人们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增的。这三种消费资料,也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由低到高的需要的。
   
人们手里有了钱,不是把钱都花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用在满足永远满足不了的物质享受的欲望上;而是用在发展家庭成员,特别是发展子女的智力和体力上,这不能说明家长的消费观念是积极的,
是开明的,有远见的。

家长创造条件,供给孩子读书学习,不仅是做父母的法律义务,也是伦理义务。

何谓“义务”?所谓义务,就是一种无偿的奉献。在尽义务之前,不以获得他人的报偿为目的;在尽义务过程之中,不以获得他人的报偿为条件;在尽义务之后,也不索取什么偿和报酬。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读了大学,有了本科“文凭”,获得了就业的“敲门砖”,就别再往上读了,要立即就业赚钱。目的是,把家长的“投资”赶紧“变现”,回收“投资”。

也有的家长在孩子大学本科毕业以后,阻止孩子继续考研,原因是怕孩子考研后,“翅膀硬了”,“远走高飞”,家庭没人照顾。

这些想法和做法,也太“功利”了,都是自私、狭隘的,是没有远见卓识的。

鲁迅先生早在一百多年之前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就指出:

父母生育了健康的子女是爱,“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

他还说:“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稚,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在生存上必须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

  我们现在正处市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历史时期。市场经济社会是高科技、高文化社会,只有具备高科技、高文化素质,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应该把供给孩子读书学习,看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体现出了父母对儿女诚挚的爱。这也反映家长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进步的远见卓识。

家长应该尽己所能,鼓励、支持孩子不断进取,无条件地供给孩子读书学习,使孩子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长足发展,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专业特长,学有所成,让孩子成为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各方面都要超过家长,比家长更有出息,比家长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才是当代做家长的本分。

20246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