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四百五十二:《供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四百五十二:
《供给孩子读书是一种必要的消费而不是投资》
赵忠心
一
昨天下午,我在小区里散步,偶遇一个熟人,我的一个年轻同事的夫人。我们虽然住在一个小区,却因疫情的原因,有两三年没见面了。
一个原因是,我们都有事情做,时间很宝贵,不愿意把宝贵时间随随便便浪费在“张家长李家短”之中。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随便串门当“不速之客”,怕打搅别人家安宁,打乱别人家的生活秩序。有要紧的事,需要当面交谈,事先约定时间会面。一般情况,有事打个电话就行了。
尔后,她询问道:
“赵先生,您有七十多岁了吧?”
我说:
“哪还有那么年轻啊!我已经是‘80后’了,‘廉颇老矣’!”
熟人偶然相遇,久别重逢,一般往往是打听儿女的情况。我们读书人,一般不会打听对方的儿女在哪里高就呀?挣多少钱呀?而一般都是打听儿女读书学习的情况,诸如,上中学还是大学呀?读的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呀?学的是什么专业呀,等等情况,这是读书人职业习惯的驱使。
他们夫妇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读大学二年级了,小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小姐儿俩相差十多岁。
她告诉我说,在中央民族学院。读的是社会学。
又是一个“虚无缥缈”、无“实体感”的专业。
我说,很好,很好!在我们国家,这个专业还是比较新的一个专业,专业人才稀缺。
没想到,女儿当面毫不留情地直接回怼我一个字,说:
“俗!”
我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我与这位女孩子的母亲很熟悉,我便直截了当地表态说:
“我赞成你女儿的回怼。很准确!很精彩!很有力!你们的女儿有个性,有主见,有理想,有追求。没有盲从,没有委曲求全,这种性格会有出息,我喜欢!”
二
我说,看来,你女儿是很喜欢这个专业。
“我很赞赏你女儿的选择,赞赏她心无旁骛地攻读这个专业。先不要考虑将来就业的问题,这个专业研究社会的方方面面,研究对象广泛,读这个专业,首先会使你女儿成为视野开阔、胸怀豁达的人。只要她喜欢,你们就要全力以赴地支持女儿。不要为了就业而强迫女儿更改专业。
“只是为了就业方便而选择专业,这是没有远见的,是把供给孩子读书看成是一种“投资”,难道你们供给女儿读书,是为了让女儿早就业,挣钱养活你们?不至于吧?”
女孩子的母亲边听我说,边点头称是。
三
现在,我们有的家长供给孩子读书学习,看成是“家庭投资”,这就意味着图的是“回报”。
极个别的家长很不情愿供给孩子求学读书,把花钱供给孩子求学读书看成是“放债”,为的是收取“利息”。这些家长,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观念,是很近视狭隘的。
何谓“家庭消费”?即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供给孩子读书学习,就是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作为消费资料,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说法,一般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三哥部分。
是开明的,有远见的。
家长创造条件,供给孩子读书学习,不仅是做父母的法律义务,也是伦理义务。
何谓“义务”?所谓“义务”,就是一种无偿的奉献。在尽义务之前,不以获得他人的报偿为目的;在尽义务过程之中,不以获得他人的报偿为条件;在尽义务之后,也不索取什么偿和报酬。
四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读了大学,有了本科“文凭”,获得了就业的“敲门砖”,就别再往上读了,要立即就业赚钱。目的是,把家长的“投资”赶紧“变现”,回收“投资”。
也有的家长在孩子大学本科毕业以后,阻止孩子继续考研,原因是怕孩子考研后,“翅膀硬了”,“远走高飞”,家庭没人照顾。
这些想法和做法,也太“功利”了,都是自私、狭隘的,是没有远见卓识的。
鲁迅先生早在一百多年之前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就指出:
父母生育了健康的子女是爱,“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顿不得,所以还须教这新生命去发展。”
他还说:“凡动物较高等的,对于幼稚,除了养育保护以外,往往还教他们在生存上必须的本领。例如,飞禽便教飞翔,鸷兽便教搏击。人类更高几等,便也有愿意子孙更进一层的天性……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更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
家长应该尽己所能,鼓励、支持孩子不断进取,无条件地供给孩子读书学习,使孩子在德智体诸方面得以长足发展,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专业特长,学有所成,让孩子成为高、精、尖的专业人才,各方面都要超过家长,比家长更有出息,比家长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这才是当代做家长的本分。
(2024年6月2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