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四百五十一:《职业和事业》
| 分类: 随笔 |
随笔之四百五十一:
《职业和事业》
赵忠心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学生和她的先生来看望我们。
她的先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软件专家,现在是一家著名软件公司的董事长。
我的学生曾给我们说过,他的先生是货真价实的“女儿奴”。独生女儿是她先生的掌上明珠,女儿的任何要求,他都是有求必应,一一照办;他觉得,为女儿做事,是被女儿所器重,感到无上光荣。
学生还说,她的先生整个是一个“贱骨头儿”。在她先生的心里,只有女儿,没有别人。女儿既然在先生心里地位如此重要,因此,我们聊天,自然而然地会谈到他女儿的情况。
事过二十多年了,这个场景,我还记忆犹新。转眼之间,现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堂堂正正的大学生了。现在,在香港一所大学读本科三年级,专业学的是生物化学。
他们的女儿上大学与众不同,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引起我的兴趣。
学生夫妇毕竟都接受过高等教育,高级知识分子,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思想开通、开明。女儿考大学时,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赋予女儿高度的自主权,喜欢学什么,就选择什么专业。并明确对女儿表示,先不要考虑就业的问题。
他们的女儿很喜欢自主选择的这个专业,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很强,两年多来,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
来我家那天,他们夫妇随身携带来女儿的作业让我和师母看。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女儿很有思想,很有创意。学生夫妇说,他们的女儿已经引起学校一些研究生导师的注意。
这样的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专业,属于什么“工种”?毕业后能从事什么职业呢?他们的女儿好像没有考虑将来就业的问题,他们做父母的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不禁使人感到费解。
只要孩子喜欢,有浓厚兴趣,希望将来从学校出来,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后,做一件社会、国家需要,而自己又很喜欢做的事,家长就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的选择。这样做,表明家长是开明的,有远见的。
只要孩子一心一意要继续求学,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孩子尽量往上读,读了本科读读硕士,读博士,甚至读博士后,要读到学历、学位的天花板。有了这么高的学历、学位,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就会成为“抢手货”,将来不愁没有职业。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一定能够获得回报。
我学生夫妇的孩子,选择攻读“生物化学”这样一个将来就业方向很不确定的专业,表明孩子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希望将来有机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而不是单纯为了找一份理想的“职业”谋生。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上大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职业”。至于自己是不是喜欢某个专业,先不考虑这些个。
这好像也情有可原,未可厚非,不必过多指责。因为只有“衣食足”,才能谈事业,谈贡献。但“职业”和“事业”毕竟不是一码事,还是有区别的。
“职业”和“事业”的区别在于,职业是一种用来给自己谋生存的手段或途径;而事业,则主要指的是一种人生追求。
通俗地说,职业是“饭碗”,事业则是“理想”。
职业则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职业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维持家庭生计,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职业是人们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获得的一种技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如医生、教师、工程师、农民等。
事业通常是指一个人一生中追求的目标,它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信仰、价值观的体现。事业往往是一个人付出努力、经历磨难、克服困难的过程,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事业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
相对于在职业岗位上的打工者心态,选择做事业的人,必然具备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般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或者是个人能力也有所欠缺,可尝试先从职业开始,积累一部分的经验与能力,再考虑事业方面的问题。
不管是事业还是职业,均需要认真地对待,这样才有机会让自身的发展更进一步。
总之,“事业”和“职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事业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它需要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信仰、价值观的体现。
而职业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础,它需要人们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获得技能,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
(2024年5月5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