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管得太多”十个信号》
赵忠心
现在,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时间、精力、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孩子成为家长关注的“中心”、“焦点”。这反映父母每时每刻都处于过度焦虑之中。过度的焦虑、管教过多,在很多时候,会在无意之中带来不利后果。
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下列十种行为,那么很有可能父母的教育方法失当,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一、时常在游戏时间干扰孩子
一种过分管制的迹象是,孩子们在玩耍时,刚出现一点冲突,父母便马上干涉。这样做的危害时,孩子没有学会独立处理可能发生的矛盾。只要安全有保障,最好让孩子自己应付。如果必须介入,父母最好充当“仲裁人”的角色,而不是为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法。
二、老是关心孩子该吃什么
许多父母过度关心孩子的饮食。如果孩子确实食欲不振、
日渐消瘦,你应该去咨询儿科医师。但如果不是,你就不必担
心该吃什么了。父母不要在饭桌上变成“控制狂”,应该尊重孩
子的意愿。
三、与孩子的穿着“较劲”
父母不要过于苛求孩子们的穿着。即使有时你认为这样穿
很难看。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要总是从
自己的观点来看问题。
四、干涉孩子如何作家庭作业
处处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不是个好方法。
对于二年级或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父母就不要再干涉
孩子的家庭作业,父母如果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过多帮助,
会让孩子们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五、与孩子的老师争论分数
分数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父母应该关心的是孩子们
学会了什么,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但不要试图充当老师
的角色。每当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时,父母的介入会
引发几个问题:
1、孩子会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自己每次都要得到理想分数。
2、孩子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
3、孩子会相信,父母永远会帮他们改正错误。
六、 教孩子如何比赛
观看孩子的足球比赛很重要。每场比赛结束后,你要表示
感到骄傲。你要鼓励孩子,但不要在意比赛中的细节,比如某
一时刻孩子的表现有什么问题。
七、 频繁地给孩子打电话
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在学校的孩子很不好。父母没有必要干
涉孩子白天在学校的一言一行。这种不好的习惯尤其会干扰青
少年。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八、 要求孩子详细汇报白天情况
向孩子询问其白天的情况和“成为地方检察官”是不一样的。除非你怀疑他们出了严重问题,否则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向你汇报白天的详细情况。
九、 暗中查看孩子隐私
监视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从无确定理由偷看孩子的博客到搜查孩子的卧室。专家说:“搜查孩子的卧室是一种卑劣手段。”你可以在远处观察孩子,而不要妨碍孩子在生活中的体验。
十、 孩子刚几岁就选好大学
很多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希望,选择孩子十五年之后应该进入的大学。专家建议父母要把精力集中在现在,从选择一个孩子的幼儿园开始。我向来是主张家长对孩子不要管得过多。什么叫“管”,就是干预、干涉、约束、限制、支配、教育、引导等。凡是孩子自己应该自主的行为,家长对好别搀和。除非孩子要求家长参与。家长不要以为管得越多越好。其实不是。管得多了,就会限制孩子自主、自立、自强、自信意识的发展,自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