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一百一十:《活到老学到老》

分类: 随笔 |
我的《家庭教育学》一著作,为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1994年初版,2001年出版第二版,这是2017年出版的第三版。至今,已印刷二十多次。是同类教材中发行量最大的,是我国家庭教育领域绝无仅有的“长销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一号楼。邮政编码:100081
==================================================================
随笔之一百一十:
《活到老学到老》
(2017年9月4日)
赵忠心
这几天,遵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的要求,我正紧锣密鼓地审核、修改、编辑我的《家庭教育学》一书准备出第三版的的书稿。
出版社编辑要求我一个星期之内,审核、修改、编辑完毕,交工。出版社催要的很紧。将近四十万字的书稿,一个星期整完,任务重,时间紧,我不得不冒着酷热玩命地连续鏖战。
累得我头昏,眼花,腰也很累。我得有张有弛,有劳有逸,不能像年轻时那么拼命了。已没有拼命的资本了。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坐在那里发呆,单纯的休息,我是很难做到的。舍不得浪费我的宝贵时间。就换换脑筋,写几句随笔,跟大家聊聊天。这是积极休息。
我这本《家庭教育学》是二十三前,1994年7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这是建国以后,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学术著作。
1995年,在世界妇女大会之前,获得了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妇秀图书二等奖。
1996年,获得了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9年,通过专家评审,教育部指定我的《家庭教育学》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2001年,教育部又指定《家庭教育学》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这就等于确定了我这部书的学术地位。
自此以后,全国的高等学校,凡是开设家庭教育学这门课程的,都要使用我这部书做教材。招收家庭教育方向研究生,也要以我这部书为必考教材。
因此,这部书每年都要加印一两万册。据编辑说,我这部书已经发行二十多万册,是同类高校文科教材中,发行量最大,遥遥领先的。
出版社前几年就曾提出,这部书已经出版了二十多年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希望我对《家庭教育学》一书中已经过时的部分,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出版社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有这个想法。可我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有这个勇气呀。就一直拖着,拖着……
没想到,出版社让他们的编辑帮我做了编辑、修改、调整,我非常感谢出版社,感谢责任编辑。由衷地感谢!
修改、调整、编辑图书,这是一件十分繁杂的事,也是非常辛苦的事。我重新审核、修改、调整、编辑了两三天,就对编辑工作有了深切的体会。
几十万字的书,五百多页。你得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一段段,一页页地核对。你得特别地认真,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看个大概其不成,你得要“下马看花”。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有耐心,静心,要沉下心来,要坐得住,屏得住呼吸,心平气和;心浮气躁、草草了事可不行。必须像送女儿出嫁那样,细细端详,精心打扮,“精雕细刻”。
在审核、修改、调整、编辑的这几天,我深深体会到,编辑工作这可是很有学问的。我虽然写过很多的书和文章,但有很多的编辑知识、技巧,我还是若明若暗。
特别使我感动的是,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但我书的责任编辑,却将我的书“视如己出”,像是在给自己做事那样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不留遗憾。
面对出版社责任编辑的这种崇高的职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我不禁肃然起敬!
比如,编辑的文字修养、功夫,你不能不佩服。诸如标点的使用,虚词的使用,数字的用法,文字的凝练、润色等等,里边的讲究很多,学问很大。
再比如,我的《家庭教育学》是一部学术著作,行文必须严谨,遣词造句必须规范、确凿,不能像写小说、散文、随笔那样生动活泼,也不能像写科普书科普文章,随随便便地把“口头语言”也用书面上。必须自始至终都要使用“书面语言”,不能信马由缰,信口开河。
我重新认真审阅了我的这部书,还好,很少有“口头语言”出现,心理踏实了许多。“很少”出现也不成,一句也不能有。做学问不能打折扣。
再比如,我的《家庭教育学》一书,是大学教材,是高校学生学习的范本。不仅内容要科学,可靠,可信,形式也要严密、严谨。学术著作,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资料。行文中引用别人的话语,或资料,必须注明作者、出处。这体现了对作者的尊重。如果引用的话语、资料,有了新的版本,必须将注释更改为新版本的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我这部书引用资料的出处,都是二十三年以前的版本,责任编辑都已经帮我更换成了最近的版本。这是个很大的工程,编辑为我的书付出了多少辛劳、汗水,我很清楚。
再比如,我的这部书,写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有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三种形式。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就是指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的子女教育。在行文中必然会经常出现“一夫一妻制”这样的专用词语。我哪里知道,现在已经将“一夫一妻制”,改为“专偶制”了。我真的是长了见识。这样更改,很准确、科学,含义更为深刻,我很赞成。
我的书虽然还没有审核、修改、调整、编辑完毕,我却已经从出版社的编辑那里,不仅学到了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修养,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许多的见识。真是学无止境啊。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应该虚心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礼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就是说,能者为师。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是编辑方面的专家,就是我的老师。
这人啊,无论到什么时候,多大的年龄,多高的学术声望,都不能自满自足,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故步自封。还真的是应该像老话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坚持与时俱进,继续努力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17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