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教杂说”之一百五十二:《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如此焦虑?》

(2023-02-14 06:17:12)
分类: 幼教杂说
“幼教杂说”之一百五十二:《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如此焦虑?》

 设封皮 转移专辑 旋转 删除
















2015年暑假去新疆阿勒泰讲学。
=============================================================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如此焦虑?》
赵忠心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宣宣3岁还不到。最近,我带他乘公交车出去玩,路上一个劲地对我说:“妈妈,下一站到了,下一站到了!”

我能感觉到他很紧张。不知道是因为怕坐车呢,还是真的担心坐过站?

我们平时工作忙,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我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他总是眉头皱着,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玲子

 

解答:

小孩子见到生人或初到陌生的环境,常常会惶恐紧张、担心害怕、烦躁不安,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哭闹不休,产生焦虑情绪。

其实,这是生存环境改变后,小孩子正常的情绪反应。

孩子之所以焦虑,是出于天生的趋利避害、自我保护意识而担心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不过,当孩子感到生人和新的环境没有威胁他的安全,渐渐适应、熟悉之后,情绪会渐渐平静下来。

    按理说,小孩子跟妈妈感情最亲密,妈妈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在妈妈身边,应该感觉最安全、最保险、最放心、最踏实,跟妈妈出去玩,应该轻松愉快,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然而,小宣宣跟着妈妈出去玩,却使人感到他很紧张,忧心忡忡,似乎生怕发生什么不测……似乎感到“危机四伏”,产生“杞人忧天”的感觉。这显然是过分的焦虑,的确很反常,使妈妈大惑不解。

 宣宣反常的情绪反应,显然是缺乏安全感,是对“生疏”的监护人——妈妈不大信任。这使妈妈感到痛心。我想,妈妈不要责备、训斥孩子,而应当认真反省原因。

 首先,是因为妈妈与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少,感情上疏离,感到生分,孩子视妈妈为“陌路人”或“陌生人”。孩子小时候妈妈陪伴少,错过了最佳陪伴的阶段,母子间没有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感情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让孩子实际感受到可以信赖。妈妈究竟能不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孩子没有切身体验,忧心忡忡而不放心,对妈妈缺乏信赖感。孩子在车上一个劲地说“下一站到了”,就是对妈妈不放心、不信任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那些从一出生就交由阿姨带的孩子,在累了、饿了、睏了的时候,就是妈妈在身边,孩子还是找阿姨,扑向阿姨的怀里,而不是找妈妈。就是睡觉,在阿姨怀里,睡得特别好,特别踏实。这就是因为平时都是阿姨陪伴他、照料他、保护他,阿姨最为可信、可靠、可以依赖,阿姨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需要都能满足,而妈妈平时是袖手旁观、当了“甩手掌柜”的,因而感到是靠不住的。更有甚者,有的被阿姨带大的孩子总是跟阿姨叫“妈妈”,而对妈妈叫“阿姨”,让妈妈很无奈。

 其次,妈妈因为平时跟孩子一起生活时间少而有“欠账感”,总觉得对不住孩子。因此,孩子在妈妈身边的时候,妈妈可能太过放任、娇宠、迁就孩子,使孩子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能力。一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就会特别紧张,手足无措。

 第三,也可能因为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带着,老年人腿脚不利索,活动范围小,跟老人平时带孩子出门少有关系。老人带孩子,第一位的是绝对保证孩子的安全,生怕发生不测跟儿女无法交待,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少出门。孩子整天“宅”在家里,见世面、开阔眼界、实践锻炼,接触新环境、生人的机会少,养成了怯懦、萎缩的性格,缺乏勇气和自信心。

 第四,还可能跟孩子属于天生的弱型性格、气质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生病”,家长“吃药”。

 要消除孩子过度的焦虑,首先从家长自己做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孩子推给老人或阿姨,赶紧让孩子“回归”父母身边,尽可能多地跟孩子在一起生活,密切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家长的实际行动增强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孩子感到父母是最可信赖、托付的保护神。到那个时候,孩子就不会感到生分了,就会把自身的安危托付给父母了。

其次,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家长会产生烦躁情绪,反而适得其反。家长亏欠孩子的感情债,要“还债”,取得孩子的信任,这要有个过程。

 第三,家长对孩子教养态度的反常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常情绪反应。为了补偿队孩子的“感情债”,一反常态地过度放任、娇宠、迁就,也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家长对孩子关心、爱护、体贴、照料要有分寸,该严格还是要严格,以增强孩子心理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太过放任、娇宠、迁就,也会适得其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