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江县芭团风雨桥

(2025-06-25 10:23:27)

在广西三江县,居住着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人的后裔——侗族人。虽然侗族在历史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本民族的文字,但侗族的传统文化却是灿烂辉煌的。尤其是侗族的木构建筑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越人“干栏”式建筑的特色,而且在工艺、造型、功用等方面均具独创,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侗族木建筑文化。

金秋八月,我慕名前去位于广西北部的三江县。车从桂林出发,不到三小时,便到了三江县城。

然后,又西北行一个多小时,去了独洞乡芭团寨

走进侗寨,走进吊脚楼,走进极具民族特色的鼓楼,一切皆令我赞叹不已,这哪是民居古建筑,分明就是一座座风格独特结构唯美的宫殿楼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侗族人的聪明和智慧。这些建筑,相互映衬在青山绿水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

尤其是风雨桥,更是侗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侗族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也正是因为侗族人世代生活在水畔的缘故,侗族人也就和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侗家风雨桥的结构主要分三部分,下部是用长方形大块青石垒砌的桥墩桥台,桥墩的迎水面大都砌成尖角状,借以减少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风雨桥的桥梁,多采用伸臂托架梁结构。在悬伸的木托架上,铺架木梁。再在木梁上铺设木质桥面板。在桥面板上,还建有榫铆结构的贯通全桥的桥廊和桥亭。桥廊两侧,还设有条凳和栏杆。栏杆外,挑伸出风雨檐,起到保护桥面又增强桥的美感的作用。

当地传说,侗族的习俗认为,每一个来到阳间的人,都要走过一座属于自己的生命桥。如果没有了这座生命之桥,你就会失去了前行的道路,你就会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玄秘,但它毕竟为人的生命找到了一个深刻而又形象的比喻。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中有一座通向幸福的桥,一座满含向往的桥。

或许正是这个动人的传说,激发了侗族人杰出的智慧与无尽的创造热情,所以,在侗乡,只要有河流,或是沟壑之处,就多能见到造型瑰丽、气韵非凡的风雨桥。

侗族工匠们与其他地区工匠不一样之处,就是他们在施工时不用图纸,而是用一种侗族人称为香杆的小竹片来比划。再复杂的风雨桥,再雄伟的鼓楼,他们就是用这小小的竹片来比划着完成设计构想的。最可贵之处,就是侗族工匠们把自己心中对美的全部理解都寄托在建筑之上,发挥在建筑之上。

  侗族人爱桥,也体现在习俗之中。每年的除夕之夜,侗族人都先要去祭祀自己的生命桥。祭桥时,他们都要带上从自己穿过的衣服上抽出来的一绺棉线,还有一小包茶叶和一撮珍贵的盐巴,放在属于自己心中的那座桥下。他们把这个仪式称作“暖桥”。一个“暖”字,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人们和桥之间的亲密亲切的关系。

据说,仅在三江县,就有一百八十余座各异风格各异的风雨桥。这些风雨桥中,最漂亮的当属芭团风雨桥。

芭团寨寨口的孟江河上,有一座芭团风雨桥。其始建于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桥长50米,宽4.5米,高12米,整体规模不大,却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江县芭团风雨桥

岜团风雨桥

 

芭团桥为二台一墩三亭,桥亭翘角重檐,一片参天大树拱卫着桥头芭团桥最突出的地方,是在桥面为两层,层高1.9米,上层为人行通道,下层为畜行道,人畜分道而行,能使人行桥面上清洁安全,也利于延长桥梁的使用时间,与现代的双层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江县芭团风雨桥

芭团桥两侧的畜行通道

 

而且,芭团桥的建造也很注重利用地形。在桥的西岸,只有一条向南通道,在桥的东岸,向东、向北各有一条乡道。工匠们就在东岸桥头置两个相通的出入口,在西岸南出入口则顺应道路方向与桥轴构成80度转角,前置桥门牌坊。

传说,这座桥当初是由两位侗族工匠分别从东西两头开建,故而桥梁的建筑风格也就各有不同,但整座桥建成后,整体却如浑然天成,坚实牢固。尽管百年来人畜行走以及多次遇到山洪冲击,始终安然无恙。

侗族人信奉善神,走过岜团桥,到岸山林,也都要依次要经过走廊神、土地神、白石公、飞山宫这四处神仙所在。

走廊神位于廊桥中间,土地神在对岸桥头坡上。下桥后沿石阶小路前行,有一株古樟树,“石头公”就在樟树下。其为一块白色巨石,石上有孔隙,常年有水渗流。当地村民说,取此水可治耳炎,因此拜此石为神。过白石公,拾级而上不远,到飞山宫,宫内供着侗族飞山大王杨再思。过飞山宫,山坡上长满高大的古松,大者需两三人合抱,实为罕见。

行走在这民族味十足而又古朴的桥上,都忘记了归去的时间。

就在离芭团桥3公里处的苗江河上,还有一座古朴的八协风雨桥。由于时间所限,就不前去拜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平寨独木鼓楼
后一篇:兴安访灵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