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稽拜谒大禹陵

(2025-01-03 18:35:48)

从杭州城区向东,不过三十余公里,就到了绍兴市。

绍兴是座古城。虽然,在西周分封天下诸侯之时,在当时“越国”这片土地上还只是于越部落,人们还都生活在“断发文身”的愚昧状态中。其后,在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越国通过不断的奋发发展逐渐获得了诸侯国的地位,并在公元前490年前后,建立了越国。其后,更演绎出了“吴越同舟”“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兔死狗烹”等等无数的历史大剧和成语。再其后,这里的人们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坚毅顽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出了一片辉煌之地。

到绍兴,就是想认真地读一读绍兴这本积淀深厚的古籍巨册,从中探索无数的历史;就是想推开绍兴这座饱含底蕴风华的城门,于处处感受其丰厚的文化氤氲。

到绍兴,先要去探访的,肯定是大禹陵。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东汉初期的《越绝书》中也记载:“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这些都提及大禹到江南巡视,在绍兴的茅山大会各路诸侯,论功行赏,茅山因此改为“会稽山”(古代“稽”与“计”通用)。过了十年,禹再次巡视东方,在会稽去世,葬于会稽山下。

华夏第一的民族英雄大禹的长眠之处,岂可不去!

乘公交车出绍兴城区,南行数里,远远就看见突兀耸拔郁郁葱葱的会稽山和山颠那尊巍峨高峻的大禹持耜的立像,还有绿树丛中那隐约的殿阁。

再行不远,就进入了规模宏大的大禹陵区。清碧的若耶溪曲折环绕,如茵的草坪上绿树成荫、充溢着上古气息的飞龙古鼎广场和水池组成了恢宏而又庄严的陵前广场,过禹贡桥就进入大禹陵。

 

会稽拜谒大禹陵

大禹陵陵前广场

 

陵区大路正中,有一根粗大的铜铸“龙杠”横卧着拦住去路。按古代规制,帝王陵前专设此杠,意即“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任何人等均需步行通过神道,前去祭拜陵寝。龙杠旁还设有铜铸栓马桩,供前来祭灵的官员拴马。

 

会稽拜谒大禹陵
大禹陵龙杠


 

禹陵的第一进为享殿,殿内供奉着大禹的牌位,祭祀大禹的仪式都这这里举行。

 

会稽拜谒大禹陵
大禹陵碑

 

享殿东南侧有窆石亭。亭内直立一块高2米、状若秤锤、顶端有一圆孔的窆石。据说这是大禹下葬时引棺椁入穴时所用的工具。

 

会稽拜谒大禹陵
“石纽”、“禹穴”碑

窆石亭旁有石碑两方,上书“石纽”、“禹穴”。传说大禹生于现四川北川县石纽村,后来,禹随父亲鲧迁居地,成为继鲧之后的夏部族酋长,称夏伯,所以史书中也称禹为伯禹

 

禹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传说,在禹的儿子启时,就已立庙祭祀。以后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禹庙为1934年所建,高24米,重檐歇山顶,高甍(屋脊)飞檐,气势雄伟。

殿内大禹塑像高6米,神态端庄,令人肃然起敬。

 

 会稽拜谒大禹陵

禹庙大殿

在大禹陵内得知,大禹原姓姒,后来以国为姓,称夏后氏。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一书中说,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便在会稽修建庙宇,每年春秋两季都派人前来祭祀。当王位传到少康时,少康干脆就封他的儿子无余到会稽专职负责看守禹陵,“无余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春秋祠禹墓于会稽。”由此,大禹的一支后裔也就开始在会稽定居,以农为业。其中最为显赫的,当时越王勾践。于今,据说已经繁衍生息至146代。大禹陵附近的禹陵村,村民多为姒姓,就是大禹的后代。

数千年来,大禹陵一直是人们祭祀缅怀大禹之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狩南方,“上会稽,祭大禹”;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诏:“吴越立禹庙于会稽,置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明代洪武年间,大禹陵被定为天下36个必须祭祀的王陵之一。清代的康熙皇帝还曾率百官于禹陵致祭,并题“地平天成”四字。乾隆皇帝南巡,也曾到会稽大禹庙祭祀,并授守庙人员世袭八品官职。

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更是尽皆到此祭祀,赋诗咏吟。

离开大禹庙,乘缆车登会稽山顶,只见凝重肃穆的大禹,高高地耸立在山颠,与天地同在。

 

站在大禹像下,崇敬地久久仰视着大禹。在先贤面前,我似乎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接续责任感。数千年来,鲧禹神话,已被历史化和道德化。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人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最高愿意。至今,大禹的精神还以一种新的形式激励后人成为新的英雄而延续下去。历史上的禹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伟大英雄,他的“顺其势而逆其行”的理念,他的“持之以恒绝不半途而废”的追求,他的“舍弃小我顾及大我”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大禹铸就了辉煌的历史,为后人所敬仰,所永记。禹的那种身体力行、艰苦卓绝的精神也得到继承。到大禹陵不仅是来观赏美景,更多的是来追崇大禹,是来缅怀拜谒这位卓绝的先圣的。

 

会稽拜谒大禹陵
大禹像

仰视大禹,我用双手捧起一抔黄土,恭敬地高举过头,再慢慢地从手缝里撒下,让岚岚的山风把它轻轻扬扬地吹向山川,吹向河流,扬土为香来祭祀英雄。

不过,在返回的路上,我也一直在想:古籍记载说,当初,大禹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建都。而且,后来所谓的“天下九山”中,太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八山皆在黄河两岸,唯独会稽山在偏远的绍兴,这实在不和情理。还有令人想不通的是,大禹为什么会到当时还极为偏僻且愚昧落后的茅山(今绍兴会稽山)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禹还在这里“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也就是大会天下各路诸侯,论功行赏。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不仅自己千里迢迢(此地和大禹的都城相距三千里)不辞千辛万苦来到这几乎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招来天下各路诸侯一起到这里开大会!即便是后来有人说,这是向天下昭示自己疆域的辽阔,但这理由难以说服人!

后世也有人分析,绍兴会稽山之说起自于公元前490年的越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受此影响,越地后世出现种种关于大禹的传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今,绍兴的大禹陵早已成为华夏子孙拜谒大禹的第一圣地。

大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圣贤,一位民族英雄。他治理洪水的丰功伟绩,他的大公无私,爱岗敬业,战天斗地,为民谋利,造福苍生的业绩,为历代人民敬仰,并已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

 

会稽拜谒大禹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