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有三个种类:1,引业和满业。2,定业和不定业。3,决定受报的业中,也会有不同。
一、引业和满业。
所谓引业,就是指总体的果报。满业,是指同一道中果报的差别,也就是别报。比如,投身在人道中,是引业。而投身到人道后,会有怎样的生活环境,比如:长相是否端庄,眷属是否圆满等等,这就是满业。
《成唯实论》中说:就好象一副画,老师往上画轮廓,学生往上填色彩。老师画轮廓就是引业,学生填色彩就是满业。
由善业招感的引业是三乐趣: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由不善业招感的引业是三恶趣:地狱、恶鬼、畜生。
而满业就不一定了。比如同生在人道。有的人天资聪明、漂亮、福报大,而有的人残疾、多病、短命。人生的际遇、环境会差别很多。这就是在引业相同的条件下,满业不同了。
就算投生在三恶趣,比如畜生道,其满业也不尽相同。比如我们身边的动物,有的就到处流浪到处挨打。而有的,身为高贵的宠物,吃香的喝辣的,隔三差五的还美美容。
如此说来,在善的引业中,也有善与不善的满业。而在不善的引业当中,也分别会有善与不善的满业。
二、定业与不定业。
定业,就是一定要报的业。不定业,不一定要报的业。
《阿含经》说:有心造和无心造,其果报是不一样的。
故意造的,通常情况下,是一定要受报的。不是故意造的,是不一定要受报的。在故意造的情况下,忏悔没忏悔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忏悔过的罪,是不一定要受报的。但是没有忏悔过的罪,是一定要受报的。
在故意做了业后,业在我们内心已经形成了业的力量。不故意做的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没有形成积聚的力量。
那么作与积聚有什么不同呢?
业是以思为本的。从开始想做,到决定去做,到最后付诸于行动,这些都是属于作业的过程。是“作”。
而积聚,是通过“作”了业后,就我们内心形成一种业的力量。这是积聚。
但是在以下的十种情况下,所作的不能算是积聚:
1, 梦所作。
2, 无知所作。
3, 无故思所作。
4, 不(猛)利不数所作。
5, 狂乱所作。
6, 失念所作。
7, 非乐欲所作。
8, 自性无记。
9, 悔所损害。
10, 对治所损。
这十种虽然也能形成业力,但是力量非常的弱,也不会增长。除这十种以外,其他情况下的行为,所作的业,都会积聚而形成业力,而且还会增长。
三、决定受报的业中的差别。
即使是一定会受报的业,也会依据受果报的时间,有三种差别。
1, 现法受。也就是现生就受报的,现生就开始受的报。
2, 顺生受。第二世开始受的业报。
3, 顺后受。第三世开始受的业报。
这里要注意的是,现生受和顺生受,并不是说这一生或者第二生受完就结束了。有可能这个业报会生生世世的受下去,第一世受完二世,二世受完三世。。这是没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