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新的新浪博客
华新的新浪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仕途上受挫,专业上发力

(2025-05-29 08:48:56)

有学者发现了社会中的“N倍现象”:一个中级以上管理岗位,只有一个人有机会坐在这个岗位上,但有能力胜任这个岗位的人有N个之多;剩下的N-1个人,只能成为岗位落选者;这个N一般在40左右。

譬如,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有能力胜任市长岗位的人有40人左右,但最终能够坐在市长位置上的只有一个人。

譬如,一所有着万名教工的大学,有能力胜任校长岗位的人有40左右,但最终能够坐在校长位置的只有一个人。

面对“N倍现象”,在位者和岗位落选者有着不一样的心态,由此有着不一样的行动。

在位者的两种代表性心态和行动。

一些在位者正视“N倍现象”,认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管理岗位上,属于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惟有努力修身、勤奋工作,不遗余力、服务大众,才对得起岗位的需求。他们这样想,更这样做。除此之外,对于岗位落选者,能够予以足够的尊重,梳理并学习岗位落选者的长处,认为岗位落选者并不比自己差,只是自己的机遇稍好而已。一些岗位落选者,成为了在位者的好帮手,心灵上的好朋友。

一些在位者不认可“N倍现象”,觉得自己能成为在位者,一是自己能力足够强大,二是祖坟上冒着青烟。有着这样的心态,在位者容易高高在上,难以做到“努力修身、勤奋工作,不遗余力、服务大众”。他们最终成为所在岗位的匆匆过客。

岗位落选者的两种代表性心态和行动。

一些岗位落选者将位置、将权力看得很淡,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时,可以在其他领域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展现才华。

一些岗位落选者,将位置、将权力看得太重,觉得在位者的能力还不如自己。心态上失衡,导致行动上颓废,原来的工作激情没有了,原来的工作干劲消退了,牢骚满腹,负能量多多。

“失之东偶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意思是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一些人仕途上受挫后,在专业上发力,最终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譬如,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被免去了太史令,还遭受了宫刑。在旁人看来,那时的司马迁无疑是仕途受挫、人生灰暗,但司马迁没有颓废,而是顽强振作起来,在专业领域发力。

仕途受挫后的司马迁,从前人身上汲取力量: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编了《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仕途不顺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司马迁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直到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共52万余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