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有年月日时间
(2024-03-13 07:44:29)人和物、地点、动作等相对具体一些,容易成为梦境的元素。
时间点则显得抽象一些,在某些梦境中可能会有白天或晚上,会有九点、十点等,会有年三十或教师节等。根据笔者对500多个梦境的分析,梦境中难有年月日这样的时间。
譬如“分发红包的梦”: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春晚。母亲起身走进卧室,出来后手里拿着三个红包,给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个。母亲说:红包里钱不多,100元,祝愿你们兄妹三人来年学习圆满顺利。
在这个梦境中,出现了年三十这样的时间点。
譬如“清明祭扫的梦”:和妹妹一家约好,清明节当天上午九点左右,在陵园大门口碰面。上午九点半了,还没看见妹妹一家。我正准备掏出手机给妹妹打电话,妹妹一家风急火燎赶来了。妹妹说:不好意思,扫墓专线太拥挤了,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挤上专线车。
在这个梦境中,出现了清明节、九点、九点半这样的时间点。
白天或晚上,九点或十点等,这样的时间人们每天都会经历。年三十或教师节等,这样的时间人们每年都会遇到(没有年三十的年份,人们会将年二十九视作年三十、除夕)。白天或晚上,九点或十点等,年三十或教师节等,反复刺激人们大脑。睡眠状态下的梦中,虽然神经系统功能弱小,也可能从大脑记忆中抽提出白天或晚上、九点或十点等、年三十或教师节等这样的时间点。
而某年某月某日,时间长河中只有一次,对人们大脑的刺激有限。在神经系统功能弱小的梦中,神经系统“能简则简”,很难将年月日这样费神费力的记忆,从大脑记忆中抽提出来,构成梦境的元素。
梦境中难有年月日时间这种现象,在“一老一小”上也有体现。岁大的婴幼儿慢慢开始发出“呀呀”“妈妈”声音,2岁大的幼儿开始有简短语言,3岁大的幼儿可以慢慢讲述故事,讲述的故事中,可以包含“白天”“晚上”“新年”“端午节”等时间,但很难出现年月日这样的时间。直到七八上十岁了,孩子的讲述或作文中,才渐渐出现年月日这样的时间。
老年人方面,百岁以上老人多数有些糊涂,慢吞吞说出来的几个字还含糊不清,像极了岁大的婴幼儿。九十多岁的老人,有些可以有简短语言,像极了2岁左右的幼儿。八九十岁的老人,有些可以慢慢讲述故事,讲述中,可能包含“白天”“晚上”“新年”“端午节”等时间,但很难出现年月日这样的时间,像极了3岁左右的幼儿。
1-3岁的婴幼儿,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功能比较弱小。八九十岁到百岁以上老人,神经系统处于退行性衰减阶段,功能也比较弱小。造成神经系统功能弱小的原因,“一老一小”与中间年龄人群梦境中不同,但表现上却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