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着,并深爱
(2023-08-26 18:02:11)分类: 散文随笔 |
更多的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白落梅说,还可能是因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一段青梅往事或者一座熟悉老宅。我呢,却是因了散落于这座城里的烟火日子。凡人嘛,总是这样油盐酱醋,小火慢炖,日复一日走过来的。
二十多年前,我和先生东挪西借置下了位于邯郸市区边缘的一处房产。站在高楼之上,我得以细细品味一个农村娃对城市生活的感触,细细打量这座我向往了多年的城市。
常常,我漫步丛台公园的阵阵清风中,登临散发着沧桑气息的丛台之上,划动舟楫荡漾于湖面,无不身心熨帖,别有情致。
小时候进城,必逛的是丛台。那时候小小的心里就纳闷,不就一高台子吗?有了一些阅历,才知道这看似普通的高台子有着不凡的过去。赵武灵王为观看军事演练及娱乐表演而修建此台,所以又叫武灵丛台。透过历史尘烟,仿佛仍能听到被称为改革典范“胡服骑射”的阵阵呐喊,那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二度梅”虽沉寂于历史深处,但梅良玉与陈杏元执手相对,欲语还休的雕塑被长久安放于此,让人生发绵绵不尽的思念。“丛台夕照”曾被认为是古“邯郸十景”之一。
武灵丛台沧桑之中传承下来的与“开放、进取、担当、包容”邯郸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了邯郸——这一座三千年古城的专属象征。它是赵都历史的永远见证,是邯郸历史、文化与旅游中的“邯郸魂”!
魂之所在,我还能对她无动于衷吗?
每每向外地文友介绍邯郸,丛台是绕不过去的。而且,流露在嘴角的自豪也不觉溢出。
城市因了丛台,愈发可爱。
让我感到这座城市魅力的当属与图书馆的数次神交。爱阅读,自然与图书馆过往甚密。某一天,当我从奶粉尿布充斥的日子里拔身而出时,图书馆正以一副君临天下的姿态望着我。我奋不顾身,如娥扑火。先是九十年代位于人民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的老馆,接着是联纺路国棉四厂德源大厦,及至七年前落成的人民东路的新馆。新馆真洋气!年轻化、包容化、现代化、智能化。
开馆当日我就办理了图书证。我最常光顾的是文学类图书室。古今中外,分类明晰,排列整齐,应有尽有。在这个氤氲着书香的空间里,我留恋忘返。散文、随笔、小说,或倚或坐,我陶醉在读书给予的深深愉悦中。
几年前,我喜欢上散文创作。余秋雨、季羡林、汪曾祺、梁衡等散文大家的文集我一一拜读。琳琅满目的书,爱不释手,每次我都像赶赴一场情人约会。
光顾的次数多了,和图书管理员混了个脸熟。她收拾我“贪心”放在旁侧的书时,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嘿!我一大把年纪的人了,心情美好得想跳起来。
一段时日,我撰写一篇村史。在资料中,我查到了本村于清朝时曾有一名人“老梅”的痕迹。但苦于没有真凭实据,又不敢贸然下笔。忽然,我想到了图书馆。对,说不定能通过图书馆查到点儿蛛丝马迹呢!当管理员像怀抱婴儿抱出了几本发黄的书籍时,我如获至宝,又凭借一点点可怜的文言句读知识,把竖行、文言、繁体且无标点的文章“啃”了下来。
图书馆成了我除家和单位之外的安放身心之所。
几易住处,我把家安在了滏阳公园附近。如果说龙湖公园是大家闺秀,滏阳公园则是小家碧玉了。每天早晨,在公园南部一处被树木掩映的“岛上”,一支健身操队伍强劲舞动。一年四季,男女老少,随着韵律,扭胯摆臀,摇臂甩腿,那可真叫一个全方位、无死角身体大运动。夏时,早一拨儿,晚一拨儿。早的图个凉快,太阳尚未发飙,大地清凉。即使这样,高强度的运动仍然让人后背湿透。晚时,图个清闲。结束一天工作,收拾好碗筷,蹦跶一个半个小时,汗津津,洗个热水澡儿,会见周公去。我就是这支队伍中一员。可能舞步不是太优美,动作不是太到位,但并不影响我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把心情调得美美的。
一个农村妞,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会走在城市灯火辉煌的街
头,说普通话,进图书馆,跳健身操,走模特步?说真的,我感谢这座城,所以怎能不爱着这座城?
爱着这座城,是因为成了城里的一分子。生活安逸、丰富,
或者无关其他,只是爱着,并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