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3-12-10 15:06)
分类: 散文随笔

满眼的黄啊!在萧瑟的冬,冲击着人的视神经。嫩,水津津的,让人不忍迈开一步,粗鲁动弹会碰疼它们的。一盆盆,一片片,相互簇拥又卓尔不群,含娇嗔之状,有生态意蕴。

(2023-12-10 14:56)
分类: 散文随笔

 满眼的黄啊!在萧瑟的冬,冲击着人的视神经。嫩,水津津的,让人不忍迈开一步,粗鲁动弹会碰疼它们的。一盆盆,一片片,相互簇拥又卓尔不群,含娇嗔之状,有生态意蕴。

 

(2023-12-10 12:10)
分类: 散文随笔

世人多知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却少有人知道河北南宫的海棠。

历史竟是这样的相似。在同属北方的两个地方,植有两株同样的树——海棠。西花厅的海棠目睹了一个伟人的鞠躬尽瘁,南宫的海棠则见证了一个政党在冀南大地遍燃的燎原之火。

如今,南宫海棠已在这座小院里春长秋落

(2023-12-10 12:07)
分类: 散文随笔


世人多知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却少有人知道,在河北南宫,也有一株海棠。

西花厅的海棠目睹了一位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后半生,而南宫的海棠则见证了无数革命者在冀南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2023-12-10 12:04)
分类: 散文随笔


    满眼的黄啊!在萧瑟的冬,冲击着人的视神经。嫩,水津津的,让人不忍迈开一步,粗鲁动弹会碰疼它们的。一盆盆,一片片,相互簇拥又卓尔不群,含娇嗔之状,有生态意蕴。

是黄韭,在大片的暖棚里。坐标:南宫。

    它安卧在此多久了,我不知道。我见到时,它就在这儿了。

    在我位于赵都的家乡,这样的情形还隐有印象。多年前,我尚是一个黄豆芽般的女孩儿。逢冬季,爷

分类: 书评
  《不再较量》是《海燕》(2020.3)里的一篇小说。

     刘梭—一名在事业上正如日中天的公司职员,在项目进行到关键时刻,却遭遇了母亲重病住院、儿子车祸、老丈人跳楼自杀、情人反目、被骗子敲诈、成果被老板剽窃等一系列令人心悸的事件。这些事件,集中爆发,成了压在刘梭头上的一根稻草,导致他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想来,哪个中年人的人生不是如此。

      生活是复杂的,各种预想到的,料想不到的事情可能随时发生,这构成了我们眼前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纵观全文,各种矛盾在其中呈现。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养老问题。

分类: 书评
    《空轮椅》不算长。那些活泼泼的文字,停驻在《海燕》杂志那亚麻色的纸上。读毕,眼前翻飞的黑蝴蝶像一片乌云从头顶向我压过来。我一阵惊悸。

      女人,那个叫“菊花”的女人啊,透过文字的缝隙,我一遍遍想象着你的俏模样,一遍遍揣度着你复杂的心理,一遍遍回味着你哀怨的眼神。我在这个疫后格外宁静的夏日,眼睁睁看着你从水豆腐般的青春少女变成了一个老树般安静的沧桑老妇。

      你娘估计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了瘸腿的弟弟能筹够娶媳妇的钱,把你嫁给了一个虽生就一双玻璃花眼但吃商品粮的丈夫。你为养育了你二十多年的娘换来了一叠花花绿绿的钞票,换来了娘家的后继有人。不过,无论怎么看,你嫁给他,那都是“一朵鲜花插到了牛粪上”。至于这“牛粪”有多不堪,文中没有交代。作为一个读者,我只能继续发挥我的想象力:“牛粪”不只眼仁和眼白界限模糊
(2023-11-08 16:41)
分类: 散文随笔
着实说,我对除春节之外的其他节日是没有多少意识的。

家有小女,天天在耳旁“鼓吹”“生活要有仪式感”,激活了本就隐在骨子里的浪漫情怀。可是,无论怎样缤纷的美食,无论怎样入心的气氛,都难以抵上若干年前发生在冬至的那一幕给予我的欢乐。

那是一份纯净而又真诚的感情。

三十年前,我一脚跨出师范的大门,另一脚踏进家乡一所小学那扇简陋的门楼。

说真的,于我,根植于此,是没有料到的。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孩子,并没有像周先生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梦想。我们做农民的父辈灌输于我们的人生信条中,似乎也找不到这样崇高的理由。“跳出农门”,成了我们求学的唯一目的。三年的“娇子”生活结束之后,我们重新回到“原点”。

随遇而安,按部就班,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那是一个瑞雪飘飞的日子。本就对节日毫无意识的我,直到放学之后,才知道那天适逢冬至。

冬至,农人们都还是比较重视的。端午和中
(2023-11-08 16:39)
分类: 书评
—《活着》读后

         活着不易,多次故作深沉地说过这样的话。老人身体尚健,孩子成长顺利,有着一份不错的职业。此说,多少有点矫情。如今,身处平静生活的我,手捧余华的《活着》,却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还有谁比福贵更能理解“活着”的意义,或许,身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庄稼汉,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反而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福贵的身上,体味出了远超出福贵形象本身之外的意义。感谢余华,感谢文学!

          富贵的一生,经历了富有、破产、战争,甚至他身边的几位亲人先后离世,更难为人接受的是,他的儿辈孙辈也先后弃他而去。福贵是不幸的,但他没有抱怨,没有自弃,而是以一种超然的
标签:

纪实文学


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