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洧河畔的盛事

分类: 散文随笔 |
溱洧河畔的盛事
028河北邯郸邢红霞
立春过后,阴气始衰而阳气回升。大地萌动,万物复苏。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朱自清说,春天像小姑娘,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是啊,蛰伏了一冬天,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新鲜新鲜呢!
在三千年前的先秦,在郑地,一场声势浩大的游春、戏春活动正在进行。溱洧河畔,静水清冽,花红柳绿。友人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一边谈笑一边欣赏美景,还有的姑娘手里捧着一束兰草。对于已成婚的男女来说,可能仅仅是游,在于从春天种汲取活力,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焕发出精彩。而对于待婚的少男少女来说。这一趟就有了别样的意味。或许能从这一场盛事中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呢!我想,我是想起了《》
其实,三千年前,古人女子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些小女子们也敢于表露自己的感情,追求自己的幸福。不信请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这个女子约自己的心上人在城角楼上等,自己却故意迟迟不露面,搞恶作剧,是在考验他吧?“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霓裳》》这个女子更是大胆泼辣,直言相劝,错过我,你不要后悔啊。“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真是恨铁不成钢啊!比《子衿》中的这个男子更加不解风情的还要数溱洧河畔的这个男子。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人家女子相邀其实是对你有意思,你还傻乎乎地说,我去过了。人家不得不嗲声嗲气地央求你,再陪我去去嘛!当一个女子在男子面前嗲声嗲气时,她一定是动情了。溱洧河畔,荡漾着春的气息,也饱胀着情的热烈。
这个季节,鲜花是主角儿。姑娘手中捧着的兰草,让我想起了“空谷幽兰”,这个词儿常喻人品高雅。姑娘在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也是一个识大体、明事理的人呢,这样的姑娘,谁不牵手,真是个遗憾啊!不过,提起兰,绕不过屈原。在,在《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中,屈原选取了“兰”以兰为友,将兰作为佩物,以表自己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成为高洁的象征。那么,在这场盛事中,男子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呢?那就送给自己心爱的人一枝芍药吧!一则,芍药的花语是彼此思念,表示对于彼此的依恋和不舍情绪,可以用来寓意自己的真诚。二则,还有再约之意,既是再约,必是你有情我有意了。一枝芍药定终身!多么浪漫的爱情!
让我们跟着古人去寻觅“三月三”的踪影。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三月三的九曲池畔,细嫩的柳条随风飘扬。前来游春的士人很多,车马如云,踏起的尘土直扑鼻子,弄脏了游人美丽的春衫。)在苏州的游览胜地,宋代的贺铸描绘了这一盛景,跟郑地的有几分相似呢!杜甫的《丽人行》中这样描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曲江春游,丽人如织。且抛去这首诗的讽刺题旨不说,单单从情景来说,唐时也有春游之风俗。
三千年后的今天,燕赵之地,三月三,适合放风筝。上巳节,隐约听说过,没有真正研究过。第一次知道,在这一天,要举行"祓除畔浴”,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在不同年代,这个节日忽隐忽现,内容也增增删删。以至于到了现代,已没有多少内容可供我们凭吊的了。不过,能跟着《诗经》,穿越至先秦去一览,是多么幸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