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著作等身的“捷径”

(2016-05-28 17:46:05)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著作等身的“捷径”
  著作等身,是我从小学就敬仰的成就。后来上大学,学校开讲座课,介绍主讲人时,主持人一般会用这词先恭维一番,然后开讲。那时候的人还实在,主持人挖空心思,也不过造诣精深、著作等身几句,主讲人在旁边坐着,早已羞红脸膛,扭捏得可爱。后来发现“著作等身”很多猫腻,便开始排斥这词,不说倒好,越说越显胸无点墨。

 达到“著作等身”有几条“捷径”。“学术类著作等身”,捷径是“商榷”。做学问难吗?找不到门道难,找到门道易如反掌。别人已有成果,你不妨细读几过,然后反其道而行之,拿出与之相反之一二三四,起个题目,拉个附注:与某某先生商榷。一篇文章就成了。你觉得这很难吗?多少大学教授都是这么“商榷”出来的! 

  我一直崇拜鲁迅先生,有钱成套买书那年,专门到书店找《鲁迅全集》,厚厚一摞,一册一册挑,生怕有半点瑕疵,然后欢天喜地抱回家,惊得几位同事眼发直。后来崇拜台湾李敖,也是毕恭毕敬请来全集,认真研读近半年之久。现在想,鲁迅、李敖之所以高产,秘诀之一,就是善于“打笔墨官司”,这种题材所占比例极大!

  笔墨官司当然可以成文,有价值的笔墨官司甚至可以成为经典。所以我说,要评职称的朋友需要文章或著作,为什么不学鲁迅、李敖?找个靶子,挑起论争,然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边挡掩边挑事,持续论战、商榷、发表,有多少字数凑不出来?鲁迅、李敖都大师巨匠了还可如此,咱为混个副教授、教授头衔,为啥不可如此?

  有天翻看范曾图书,文前一批图片,其中一帧差点把我笑死:“大师”范曾,左手平持那杆著名烟斗,右手扬起比量身边一摞图书。那摞图书花花绿绿,一册册沓起来,高度超过身高,高扬的右手仅能触其顶边!我知道他的意思,著作等身啊,牛逼!可惜那里面有太多毫无学术价值的画集,这种等身,该叫“废纸等身”吧?

  昨天与淄博朋友微信争论“高端”与“潜力”,本来是闲谈,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有味道,竟还迸出火花了。白天忙一天,晚上想把“火花”整理留念,题目都起好了,叫《“藏家藏”与“商家藏”》。“龙吟斋”东海兄弟有事来商量,闲谈,喝茶,走时已过11点。于是直接微信成文:《对话:“高端”与“潜力”》。

  今天又忙。一大早治腰,然后见孙志国师傅,苦口婆心再说一遍车改政策,真情终于打动冷心肠,最后一位师傅签约,车改算是告一段落了。中午立题说事,蓦地想到“著作等身”,想到“捷径”,想到匆忙成文的《对话:“高端”与“潜力”》,想到商榷,想到鲁迅、李敖,不觉笑出声来:著作等身,原来不难达到啊!

 

                  2016-05-28 23:45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