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一些书画爱好者,他们和我原来一样,喜欢看得懂的,手里藏品也都是能轻而易举参透就里那种。这感觉说来正常,初学都这样,甚至可能永远这样。
艺术这行水很深。第一,艺术属小众,绝大多数人瞎起哄;第二,艺术没有显性尺度,优劣却在人心;第三,艺术有各种玩家,摹、仿、赝,劳人心神。
所以做艺术、玩艺术、买卖艺术,我主张尽量往深处走走,独辟蹊径,观别样风景是一,关键能得真正属于艺术的艺术品。大众情人,永远不是一流味道。
往深处走走,就是多看些看不懂的。譬如朱新建,譬如石开,这些曾经的“异类”,如今都被追捧。真得大利的,是大都看不懂时率先看懂了的少数藏家。
问题是很多藏家选择平庸。他们以“象”为好,以“大”为好,让本就平庸、无聊的艺术更加平庸、无聊。艺术界的无能、无力,有藏家“纵容”的原因。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流行”图式,但真正不朽、伟大的艺术必定是冲破“流行”的一般人看不懂的艺术。作者、藏家都得有“冲破定式”的胆魄才行。
毕加索、梵高、八大、金农们,现在没人敢说不好了,即便仍看不懂,嘴上也得啧啧称赞。可世界上有多少大师级人物在他所处的时代是被大众接受了的?
多看些看不懂的,久而久之,会有些新元素、新技法、新观念进入头脑,如此,作者会跳出世俗,藏家会不同凡响,成功的艺术家、收藏家大都很“另类”。
多看些看不懂的,是世界前进的动力,不仅艺术如此,任何行当都如此。泡在熟知里,只会更加平庸,不会有丝毫追求新知、开拓新境、创造新绩的动力。
2015-10-24
22:00:4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