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叔来看爸妈。大哥四弟也来了。一家人围着爸妈说话、喝茶、吃东西、看电视。我和三弟还有公务,忙到十一点才赶回家。
大哥大嫂刚从北京回来,大嫂录了一手机外孙女照片,一张张放给大家看。孩子眼看着长,九个月大已有很多见识,让人爱得慌。听哥嫂讲孩子,满溢着浓浓的爱。
四弟忙做饭,成了惯例。只要一家人聚,厨房灶边归他,几个嫂子倒成下手。四弟精吃,从小吃得好,做饭也是把好手。他在身边,我都不敢伸手,只能躲一边玩。
妈一辈子利索,孩子们干活总干不到她心里,八十多岁年纪还想亲自忙给一家人吃。这不,稍不注意,又过去忙了,摆摆椅子,拉拉桌子,得整齐划一才合心思。
爸爸一般不动手,沙发上一坐,看电视,和孩子们说话。小叔来看他,心里高兴,两兄弟说不完的话。还要喝杯酒,拿出茅台,自己倒半杯,给小叔倒一杯,喝得有滋味。
看妈前前后后忙,知道劝不住,也就不劝。小叔悄悄说,别劝,这样好,知道挂心,知道干活,身体一定好。我觉得也是,就看着妈忙,兀自想我心事。
我在平原二中上高一时,妈怕我想家,去看我。中午领我赶集,问我想吃啥,我说吃熏兔,还真买到了。妈是咋去的?她骑自行车都害怕,那时还没公交车。
我在聊城上大学,路不远,但得倒车,折腾半天才到。妈晕车,没去看过我。只要我回家,临走又是烟又是酒给我带,一带带老多。老人疼孩子,恨不得把心掏给孩子。
妈是急脾气,一辈子疼孩子,却不会表达,只这忙吃忙穿,还忙不过来。妈是语文老师,文章、字都好,关键是忒要强,非争第一。我印象里妈只会忙,不会慈祥。
有时我爱琢磨妈妈柔情的镜头,说实话真不多。去二中看我,买熏兔,我感动了几十年。不厌其多给我带东西,怕我在聊城受罪,也一直让我心里暖着。
2011年爸妈来德州后,妈脾气变了,知道表达对孩子的疼和爱了。有时特意包几种水饺儿,各自放了,招呼孩子们回家吃。孩子们回家了,妈会不离眼盯着看,不愿让走。
我心肠软,疼老疼小没说的。女儿结婚后,比她小时更关心她,怕她在学校热了冷了渴了没钱花了,问这问那全是车轱辘话。看来我也老了,和妈一样慈祥了。
2015-10-25 22:10:4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