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开先生诗文幽默诙谐,常有惊人之语。
2010年,不知哪位高人,弄100件齐瓦拓片,请石开先生题跋。正值中国书法院授课,石开先生就以此为题开讲,这100件题瓦作品,瞬间名满天下。
我先后购得这批作品中的17件。其中的老龙图案题跋,初看沧桑,不吉利,不是藏家喜欢收的吉语系列,细品却有味道,远胜俗不可耐所谓励志名言。
石开先生写道:“老龙老龙,垢头蓬松,当年至贵,如今瘦容”。龙,何等尊贵,何等威严,却也有“落架”时候。制作这瓦的工匠,为什么用了如此图案,是手下失了准星,还是特意所为?一般讲,龙的文饰,寻常百姓是用不得的,那就是皇家之物了?皇家用,干嘛不拽一点,雍容一点,弄这等晦气干嘛?或者并无这层含义,被老石开“戏说”了?
前几天,市里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要求全体领导干部参加。我有公务接待,中午喝了酒,原本下午要去看,因有酒气,去不了了,心里就觉遗憾。晚上回家,不觉拿出这字,铺在桌上,端详半天。恍惚中,拓片上的老龙,竟幻化成了活生生的人。
---图片前熙攘的人们,大都是在职的领导干部,正处于人生“至贵”的时候。假如他们就是拓片中的“老龙”,那不可避免,他们也会有“垢首蓬松”的一天。当然,这种心理的落差,也有一个假设,那就是他们“得意时”,感觉太过良好,太把这一时的尊荣放在心上。
---老龙的命运,被石开一眼看穿。从“至贵”到“瘦容”,这可怜的老龙该经受怎样的煎熬?曾经的荣华富贵,曾经的颐指气使,一旦远离而去,那心理的落差,该是多么撕心裂肺?让老龙“垢首蓬松”的,是什么?说到家,是那心理的“落差”。就是这“落差”,要了老龙的命!
---石开先生这幅字,如果挂在领导干部的办公室,作用会很大。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一流的艺术;可以起到反腐倡廉的警示作用,让他们知道“至贵”是暂时的,且是人民给的,花儿再美,不会常开;可以提前适应那个不可逃避的“落差”,把心理练得刚强,直面不能不来的“二线”和“退休”。
经常看到一位老领导晨练,一身休闲服,手中三尺剑,那么自在,那么淡定。干净清爽的阳光,撒在他身上,落在他脸上,象极了田黎明先生斑斑驳驳的画。真美啊!
2011-4-28
15:41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