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长时间没见教授了,快到元旦,耽于买卖,赶紧打电话,嘘寒问暖,将近一小时。
我说“耽于买卖”,明诠兄听了,可能会“寒心”,其实大可不必!官方语言,类似“我”和“教授”,那叫“弱势”和“强势”。“强势”对“弱势”,而“耽于”,那不行,那叫“为富不仁”;“弱势”对“强势”,“耽于”,是轻的。按“书法家进万家”的要求,“强势”该主动,“嘘寒问暖”,是“作秀”;甩开膀子大干,而且“分文不取”,那才真的是“三个代表”之“先进文化”份内之所为。哈哈。
这多年,明诠专注艺术,我则置身政界。按鸠山先生的话,这叫“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道”。明诠从艺,“芝麻开花节节高”,让多少同行及非同行艳羡?我事党政,自然也有进步,但和“党的要求”比,差强人意,该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不说也罢!有一个问题,值得党政界朋友研究。从艺难,成“名家”尤其难。但“从艺”,几乎是“个人努力”,自己可以“玩得转”。假如领导“参与”了,按领导“指引的方向”干,200%会玩完!而从政,任何时候,任何国度,都必须“按领导意图办”,否则只会失败!
明诠兄最近玩“瓷”。先是“画瓷”。玩“青花”。一色列戏曲人物,笨笨的,拙拙的,密密麻麻题字,越看越有味道。我去他家,专门上阁楼看他“展件”,心中暗自喝彩,却不敢“询价”,怕吃“闭门羹”,那滋味难受!听他讲,最近钟情陶印。离家不远,专门建一陶场,制陶篆刻完毕,由所带硕士朋友烧制,效果极佳。最近捡十方“得意”者,以开三纸,拓陶制印,写戏曲文,搞专题展,而一炮走红,行情实在看好!关心的朋友,不妨到“一乎斋”细看端详。
很早就请明诠兄画画,到今天也未如愿。这次再提,价格自然更高,尺幅也只拿得起“平尺”了。所谓“书而优则画”,千万别图大,图什么?图“意思”,图“情趣”,图“笔墨”。譬如明诠,请他画画,就请平尺,了了数笔,配以法书,足当丈二巨制。还有陈震生,朱新建,刘二刚,他们的卖点,是思想,是趣味,是笔墨,如果舍“精致”,而“巨幅”,实在不是行家所为!
最近,徐海先生办“篆刻”专著研讨会,图片我看了,高手巨匠去了不少!我特别注意了几位先生:王镛,石开,李刚田,等等。看他们白白的胡须,苍老的面容,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金钱,润格,对他们还重要么?真喜欢,抓紧买,别说钱,人家实在没必要说钱!包括于明诠,也包括刘彦湖,同他们说钱,真的毫无说服力了!
2011-12-4
09:2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