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狂飙突进的“何国门现象”
(2012-12-02 22:56:02)

关注何国门,始于2010年初。
淡季收藏,是我一贯的做法。2010年春节过后,手里积攒的银子该有个去处啊。心里的小九九,还是朝认准了的名家下手。尝到甜头了,下手自然不犹豫,朱新建华人德魏启后丛文俊于明诠等,但凡合适,拿下不犹豫。
这些年还有个习惯,名家之外,再接触一二新人。搞收藏,一味稳妥也不行。收藏的最大收益,是把握了“第一桶金”,也就是冒险冒到了最恰当的时候和人选。“龙吟斋”抓石开,是在石开50元一方印,50元一张字,100元一幅画的时候,而且收了钱的石开还千恩万谢,亲笔手札也不收润笔。这就是“第一桶金”的妙处!
2010年初春,满世界找“新人”花钱的时候,“冬雨轩”继超兄弟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有钱抓紧进一批鲍贤伦何国门,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现在的价格就和白捡一样!直到现在,继超这话还像在耳边。可惜我只顾震惊了,动手晚且力度不够,买了鲍何,但数量太小,不够做市场。
继超一句提醒,让我开始关注鲍何。鲍不说了,到今天已然大家,再多说就显得无聊也无趣了。何国门也不俗,名气市场一路蹿升,造就了2011年所谓“何国门现象”。与鲍不同的,关于何,人们还在试探,对其实力前景,仍有疑虑。最近,在超市“收藏研讨”区,就有云鹤兄一个帖子,对何国门提出了“质疑”,跟帖的朋友不少,反映了目前收藏界的认知现状,值得认真一读。

对何国门,我认真梳理了一下我的认识,大致有三层意思与大家交流。第一,何国门是突破“流行书风”大幕的第一人,或者说何国门是“后流行书风时代”的优秀代表。如果对新时期的中国书法做一个全景式的把握,除了狂飙突进的“流行书风”,我们还能记起什么?而今,在“流行书风”渐歇,书坛略显平淡寂寞之时,何国门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书坛幸事,藏家幸事,值得击节庆贺啊!
第二,何国门是“后起之秀”,是金石书画园林里一颗鲜活的“苗子”,他的未来,他的前景,需要大家细心呵护,悉心照料。看过很多关于何国门的文章和帖子,包括云鹤兄专贴后的跟帖,觉得大家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无论质疑者,褒奖者,还是闲聊者,都是充满善意的,他们都希望国门走得更高。建议大家读一读国门新著《城市山林》中鲍贤伦和徐正廉的文章,他们是专家,也是名家,他们说的和做的,值得我们参考。

第三,何国门一直在努力。其实有没有我们的关注,争论,质疑,这都无所谓,我们都注意到的问题,那么聪慧睿智的何国门会没注意到?何国门已然走到了这个高度,以后怎么发展,怎么进步,怎么保持学术界收藏界的关注度,说到家是他自己的事,他也一定会不懈努力。《城市山林》大展后,我几次联系国门,潜意识里,我觉得,尽管有些晚,但还值得抓,抓紧定一批他的书画印,绝对是可期的投入。但何国门谢绝了,他说:“每年年初接单,此后就不再接,等明年吧,我要生活,我要学习,我要尽可能创作出对得住藏家的东西。”!有这种见地的何国门,你还担心他什么?
2012-7-5
19:56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