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四时花雨》自序

(2012-12-02 22:41: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四时花雨
想哪儿说哪儿---《四时花雨》自序

   2005年到超市,不久就得到一个邀请:“博艺网”总裁杨飚请我到他的空间开店。

   印象中,“博艺网”和“中国书法超市”是当时旗鼓相当的两大网站,某些方面“博艺网”甚至更新颖,譬如推介新人,组织展览,举办笔会,学术研讨,等等,都不错,令人神往。所以没怎么犹豫,“竹韵斋”就在“博艺网”开了“分店”。
   到“博艺网”后,最关注的栏目也是“拍卖”,因为这里常有“漏”捡。其次是“留青阁”画廊,现在叫“博艺画廊”了。“留青阁”画廊吸引人的地方,一是常举办活动。提前预告,届时开抢,下手稍一犹豫就颗粒无收;二是图片制作精良。直到今天,我还没有见过图片质量超过他的。潘汶汛金心明来一石等,起初的卖点很多来自杨飚高质量的图片;三是店主杨飚沉着老练的嗓音。每次通话,我都会被他富有磁性和蛊惑力的话语折服,即便心存犹豫,也从了,就这样吧。但好景不长,“博艺网”迅速衰落了。起初我不理解,朋友解释说杨总心思不在网站,网下交易做得很火。但愿如此。
   最近整理旧作,有关金心明的几十篇文章,引发了我浓浓的思旧情怀。我想到了“博艺网”,想到了“博艺网”老板杨飚,也想到了“博艺网”的昙花一现。说实在的,如果没有这组文章,如果没有这组文章后附录的金心明作品,关于“博艺网”,关于杨飚,我是否还会记得起,是否还会提得到,连我自己都说不准。写这篇短文前,我特意搜到“博艺网”,几年后故地重游。“拍卖区”,依然象我离开时那样冷落,那时的很多帖子,至今竟然还在!“留青阁”也少了初时的热闹,跟帖顶贴者寥寥;金心明如果还关注“博艺”,那份落寞他能承受得起?
想哪儿说哪儿---《四时花雨》自序

   金心明,直到今天依然是我的偶像。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我就被震撼了!每天下班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上“博艺网”,看“留青阁”又有金心明了吗?那段时间,杨飚连珠炮般上金心明卡片,我等“金迷”疯了似地抢购,稍一犹豫就“售罄”了!那批【25x27】规格的小卡片,直到今天依然是我最喜爱的物件,多少次要转手了,最后还是不舍得。心里想:又不是没钱过日子,舍不得就不卖了吧,干嘛为难自己?

   整理这组文字,需要一个总括性的题目,象《老竹年表》《苦乐收藏》《见山见水》《童年记趣》《呆人呆话》等。想了好几天,就想到了《四时花雨》。《四时花雨》,是金心明一次展览的展标。我觉得,金心明的聪明,不看别的,就看这展标就够了。自从读到《四时花雨》,再看金心明画作,就有了一分禅意,就多了几丝清凉,无论其他怎样的解读,和《四时花雨》一比,都逊色了,都空泛了,都言不及义或无病呻吟了。
   和朋友“四两”通话,他赞赏我收金心明,以为金心明未来可期!尽管我一向自负,收谁不收谁全凭个人感觉,“我喜欢”我收,别人说啥一般不管。但“四两”突然提到金心明,还是让我心里一震,毕竟很久没人提到他了,他自己也好像隐居了,咋就没了音讯?“四两”说,这是好事,厚积才能薄发。就像吴冠南,当年多么火爆?沉寂几年后再出来,东西明显厚了。“四两”兄弟小小年纪,这几句话还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要归拢关于金心明的一组文字,不期然就想到了以上故事。权作开篇自序吧。
 
                               2012-7-8 20:1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