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与聪明

(2018-10-28 15:40:31)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之道

    回忆小学生涯,任教语文的班主任很多次这样的给我说:
    再锋利的刀如果长期不用,是要生锈的,并且会变得不锋利。
    那个年纪,虽似懂的样,但在行为上,我还是不以为然。
    结果,当然是惨淡灰色。我语文成绩历来是不及格的(高考语文总分120,我从高一开始恶补语文最终勉勉强强得了72分)。

    凭借聪明,可以在数学、物理、辩证唯物主义等科目上发力,但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等科目上,不太管用。
    可是,靠大学需要的是7门功课的总成绩。
    中国人忌讳明目张胆的谈一个人的聪明与否。
    我们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告知:人与人之间的的智商差距并不大,成绩主要靠的是勤奋。

    事实上,我坚信一点,包括老师、家长、学生,都心知肚明,人与人之间的聪明是有差距的。
    只是大家都不想说,或许都不敢说。怕打击了小孩子的积极性。
    大家在心底里认同,人的聪明差异当然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无论如何,在学习上,很少有人会和“理性”联系在一起。

    回到股市,却是另外的一片景象:处处都在强调理性、或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主流的观点是,即使是聪明的人,失去理性同样会做不好投资。事实可能也是如此。
    我想,这里的聪明应该指的是智商层面的。
    理性,似乎成为了投资的关键因素。投资成功的关键似乎不是在聪明与否上。

    我在想,这似乎又类似的回到了学习上的一个点?
    在学习上,大家被教育: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
    在投资上,大家被教育: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性。
    似乎美国的投资大师,也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我曾特意百度,格雷厄姆的经典《聪明的投资者》为什么冠以“聪明”两字,而不是“理性”两字?
    结果是找不到答案。
    或许从极高的层面去理解投资,聪明和理性,几乎等同于一回事情。
    是不是这样的?

    巴菲特也有过类似这样的说法。
    而我在想,他老人家是不是也同样在安慰我们?
    如同老师和家长给我们的安慰。
    我们的一生是不是长期的被安慰着、鼓舞着?

    我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客观这两个字,或许是可以作为连接投资中的理性和聪明之间的桥梁。
    或者说,理性与聪明的重叠点,最接近客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