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融资交易的艺术

(2014-02-07 22:12:00)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之道

 

    对于股票融资交易,我曾经写过很多篇博文,投资者可以自己在我的博文目录中搜索做参考。

    其中比较有实用意义的有三篇,分别是:2012年12月7日的《谈谈我对融资的想法》、2013年12月23日的《再谈融资》、2014年1月4日的《融资交易上上策及双击双杀思考》。

    关于融资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要素,我在相关的融资博文中已经说了很多,不再重复。

 

    很多投资者以为融资非常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只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就可以融资交易了。

    其实,真正的融资交易是非常有讲究的。做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千万不要小看融资的具体手段应用。

    当然,对于小比率的融资而言,可能不需要有太多的思考。但真正想玩大点的投资者,应该要深层次的、好好的思考。我想这样的思考对投资者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今天谈谈股票融资交易中,应该注意的另外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何规避时间节点、注意分设融资账户。 

   

    首先,谈关于如何规避交割时间节点限制的问题。

    大家知道融资有6个月到期必须交割的规定。

    对于老客户而言,证券公司或许可能会免你一期的交割规定。但一般投资者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很多时候因为市值的上下波动,刚巧等到你需要交割的时候,遇上股市大跌,一旦等你卖出融资买入的标的后,你会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不能再次买入同样数量的标的了。

    举例说明:

    假设:投资初始的本金是100万元,并且是100%的融资比率。一旦6个月到期的时候,如果股票刚好下跌了20%,那么,账面浮亏40万元,卖出100万元用于还融资的债务,意味着你的净资产只剩下了60万元,如果算上半年的利息和交易成本,可能又要少了5万元,真正的净资产可能只有55万元。这个时候,你即便想最高比率的融资,也只能融资到55万元的140%即77万元。23万元的筹码无法再融资买入了。

    那么,如何规避这样尴尬的局面呢?

    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是:在平衡市中,你需要不定期的交易。比如过了2个月时间,你卖出一部分仓位,立即用于还款,然后再次融资买入同样数量的筹码,这样等于是重新开始了另一期的融资合同,将来还款的时间交割期就是另外新的6个月以后的时间了。投资者可以循环同样的交易。

    当然在实际交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接下来说说分设融资账户的两个好处。

    因为融资的限制,如果只有一个融资账户,一旦遇上资金需要急用的时候,往往很难提取现金。实际交易中,一旦遇上股价下跌,想提现的时候,因为必须卖出很多仓位才能提现,会造成非常大的实际亏损,大伤投资者的元气。从这个意义讲,融资必须分设账户,至少两个账户以上。两个账户的资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按比率投入资金。如同银行的定期存款,大额和小额分开存款。

    这只是分账户的一个好处。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分设账户可以有不同的融资规模,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具弹性。

   

    下面我举例说明:

    如果有初始资金100万元,同样是100%的融资比率。如果是一个账户,一旦股价下跌14%,意味着浮亏28万元,而剩下本金只有72万元,当你想再次融资买入的时候,你要明白,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分设两个账户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两个账户各自投入50万元,一个融资140%,即70万元。另一个融资60%,即30万元。

    同样是下跌14%,融资70万元的账户,浮亏16.8万元,剩下净资产33.2万元,没有平仓风险。而融资30万元的账户,浮亏11.2万元,剩下净资产38.8万元,按照140%的融资额度原则,投资者还可以继续融资24万元。

    不要小看这宝贵24万元的融资额度,因为在某些股价极端低迷的情况下,24万元可能会创造50%左右的利润,即12万元。这样就很有可能多出12%的整体收益。

 

    比如,目前浦发银行的股价是9.18元,如果下跌14%,那么股价为7.89元。如果你坚信这样的股价是浦发银行的极端低价,那么利用这24万元的融资额度,或许会有超过50%左右的预期利润,只要股价上涨到12元即可。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股票融资投资实践中的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在实际的融资应用中,要远远比这些举例说明要复杂得多,希望各位自己独立思考。

    在股票投资中,很多看似简单的想法,但如果你不好好独立思考,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懂。

    本质上,这也是属于资金管理的范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