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她们都在运河边弹唱过白蛇传,离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戏客,也感动了她们自己。最终,她们成为新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是人们饭后茶余的话题。
她们的故事被刻意安排在宫廷梳篦上,通过千里运河送入皇宫。江南运河的妩媚和柔情,诱惑着皇帝,于是,巡视名下有了许多花边野史。江南运河总是这样,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这些感人的传奇,在运河流淌了几千年。

习惯上把江南运河是看成从镇江至杭州之间一条独立的河流,事实并非如此。在太湖的上游水系有两个重要的湖泊,长荡湖(古代称洮湖)和滆湖(现又称西太湖)。长荡湖曾是地质上古太湖的一部分。洮滆湖水系位于江南运河与南河、南溪河之间,西承茅山东麓来水,经洮湖、滆湖调蓄后东注太湖,历史上三湖间有自然河流存在。
据《说文解字》及滆湖文物发掘考证,滆湖出现在公元233年前的东汉中晚期。吴王开挖江南运河时,滆湖并不存在。即在公元233年前古运河丹阳至常州段以南没有水源向运河注水。至隋唐,政治中心北移,对南方经济的依赖,促使运河运输量增加,运河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运河水位、扩展运河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在唐朝,除修缮老孟河外,凿通了孟津河,将古运河以南的滆湖水调入江南运河,提高枯水季节的水位。孟津河是一条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人工河,它为江南运河而生。

地陷造就的年轻湖泊——滆湖,是上苍给江南运河的恩赐。如果没有滆湖,江南运河无法担当自隋唐起的漕运。


滆湖北端,建了一座开放式的公园,人们习惯称它为西太湖。它的坐标位于:北纬31°41'01.11",东经119°51'19.07"。


本世纪新修缮扩建的孟津河。


孟津河经由武进嘉泽镇与滆湖相连,嘉泽镇位于滆湖西北端,是江南的米仓。古代,嘉泽每三里路出一个状元,人才荟萃。

位于交通发达的嘉泽,在文革中几乎毁了所有的文物。如今花巨资打造状元街,但有些东西无法再现。状元街上的一座道观,除了飞檐外,没有任何本地文化的影子。牌坊式前脸上,牌匾是满清的,木结构是徽派建筑,横梁是典型的冬瓜梁。

在道观边上,位于:北纬31°41'08.40",东经119°47'13.80",新建了一座“古”戏台。它的木结构来源于拆旧的古建筑,可惜不知道它的出处,两边的厢房为新作的徽派木结构。



这根横梁是最精彩的地方。

人物位置变化从侧面到正面均有,造型生动,人物彼此关联,前后透视关系明确,如此透视关系在古代木雕中不多见。镂空与浮雕结合,雕工精致。浮雕铁树说明这根梁来自长江流域地区及以南地区。卖出的地方,可能要后悔几辈子,这根木雕大梁可以傲视江南。


从木雕人物的服饰,应该是明代遗产。



内部一些木结构件也是原建筑拆下后重新拼装。

立柱非原配,有大木工弹线重新按照老梁的尺寸布置开孔位。只是前面凸出的卯榫有些突然,分明是少了部件。

戏台边门,图案上的人物来源于运河另一头,杭州灵隐寺的济公。但是下部接角,有明显拼凑的痕迹。

戏台穹顶,每一构件保持一致,精美绝伦。
“古”戏台显然属于“三无产品”的古建筑,但新瓶装陈酒,古建木构件上的木雕值得回味。就像孟津河,虽然古老,流的是滆湖新水。这个“古”戏台比新孟河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万绥镇东岳庙行宫戏楼要好上数倍(未上图,不堪入目),万绥镇戏楼虽然原位修缮,但已是面目全非,像个现代崭新的仿古建筑,也许等上30年洗旧,会好看一些。
横跨于太湖、滆湖、长荡湖间的武进,水道众多,使之成为江苏现存古戏楼最多的地方。运河为古代戏班赶场提供了方便,它把太湖流域各类戏曲艺术传播到每个角落。运河把北方的文化带入太湖流域,影响了吴越语系,吴语因此在各地产生不同变化,发展成形式多样,门类众多的吴语方言,10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发现语音的变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越剧、昆剧、锡剧(滩簧戏)、柳琴戏、扬剧、评话、木偶戏、杂技、苏州评弹、扬州评弹各有所爱。它们并不局限于广泛分布的民间戏楼,戏院、茶馆,堂会、庙会也是传统的场子,其中戏院、茶馆最为突出。茶馆遍布大街小巷,江南人在喝彩之余,品味出龙井、碧螺春、毛尖、银针、春芽、白茶、茉莉花茶、竹叶茶,由此成为中国茶叶品种最多的地方。人们把茶树与其他不同的植物混合种植,不同植物香味的化学分子相互作用,江南清晨的烟氲之雾把不同灵感元素沁入茶叶,以至同一种茶叶,在江南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不同品种,有梅香、竹香、花香······清淡,使味蕾特别发达,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依靠微妙差异的茶品,把茶叶转化为一种艺术。
江南运河把淡雅的茶香留给了自己,把浓郁茶文化送到了世界各地。

如今的孟津河部分河段保留了上世纪扩建后的容貌。




文亨桥是常州老西门(即朝京门)外位于京杭大运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桥,造型与西仓桥(广济桥)相同,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因运河扩建搬至市内,复建的石桥与现京杭古运河并行,走向转了90°,它是京杭江南运河自镇江起现存的第二座古桥。
文亨桥桥高9.92米,全长49.2米,两边的小孔跨径6.1米,中孔跨径11.6米,南北各有石阶49级,它是常州石拱古桥中最高和最长的一座桥梁。

桥边是声名远扬的篦箕巷,巷口河边立一碑:毗陵驿。毗陵驿是清朝时期江南第二大驿,是乾隆下江南的中转码头,也是贾宝玉磕别贾政的地方。有文介绍文亨桥与《红楼梦》相关,纯属胡扯。

一日,行到毘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静去处。······
【此谓《红楼梦》中真实的江南运河。】
“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
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个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尽,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那个作歌曰: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选自《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贾宝玉和贾政已随运河远去,他们留下的故事在这条河流徜徉至今。

篦箕巷中的篦箕,古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源于这个民族对头发的深刻理解和痴迷的喜好。毗陵的梳篦制作可以追溯至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北纬31°46'55.54",东经119°56'32.47",这门古老的手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完整的保留。
鱼和琵琶,是篦箕的常用造型,它与江南的生活紧密相关。

盛小云,苏州评弹演员,生于评弹世家。白蛇·断桥是她代表作之一,她的吴侬软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