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2014-09-10 00:41:46)
标签:

京杭运河

江南运河

德胜港

水上人家

旅游

分类: 人文摄影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古时的江南河边,见得最多的是扳网和水车。江南鱼多,是扳网最早出现的地方。2000多年前通过这条河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一直传播到了印度。

    江南不是水车的原产地,是由运河从北方带来。它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又称翻车。在水车进入江南后,江南的农耕得以进一步发展,从而滋生了与湖泊、运河相关的大大小小的支流,健全了江南的水利根基。近代及现代的电力灌溉体系初步形成,水车使用的历史至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从江南消失。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民国时美国人拍摄的水车照片。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江南运河的水质在多年的水环境整治后,鱼类资源回升,消失了近30多年的扳网重新回到运河岸边。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河道的疏通拓展,原本只在长江中航行的千吨轮船进了运河,减少航运大小吨位船只之间的转驳。城市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运输吨位年年攀升,上世纪生产的小吨位的船只纷纷退出运河舞台。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这条古老的运河不断地扩展,它的大部分驳岸已经告别了历史上的泥岸。垒砌整齐的石头驳岸可以抵抗大船的浪击,不像泥岸那样易被冲刷掉落水中,形成淤积。即使古运河上原有石驳岸,也在一轮又一轮的改造中消失,上图中新的驳岸在扩建,前面的老驳岸即将被拆除。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扩建后,老驳岸已经被拆除。水上挖土机清除原有驳岸下基土,使运河更深、更宽,便于大船的航行。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运河的扩建包括一些沿途的管线的迁移,如沿岸的供水管道。这是2500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人类工具的进化,赋予自己更高级的能力,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在这条运河上,能量不再是由单纯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转化,是一种能量控制另一种能量的释放。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人们总在掌握哪些高级的能量控制技巧后,流连美好记忆,它阐述了一个原则,简单。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江南运河在长江以内河道边最大的驳岸起重吊机,拥有750顿的起重能力,号称运河第一吊。专门用以起吊特大型的电力变压器,通过运河把另一种控制能量的机器送到世界各地。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城市中的航道已经不适应运河的发展,高昂的地价,迫使运河向城市的外围改道。处在市区内部的河道被保留下来,常州境内的古运河全长有45.8公里,因为运河改道保持了大致,成为古迹。

    运河的扩建,需要更多的水源注入。于是有更多的与长江、内陆湖泊相通的人工河流诞生,新的人工河保障运河扩建之后水的来源,同时又成为新的航运通道。

    此地,出现一个十字河口,京杭运河再次和古运河短短的告别,横跨的新河道,叫德胜河。它一边连着长江,穿过京杭运河,另一边连着江南古运河中另一条古河——锡溧漕河。京杭运河走过短短的一段德胜河后,沿城市外围新河绕行。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在前方几公里的地方,是古运河的保护区,上世纪末留下的、当时内河最大的300顿起重吊机也一起成为历史,成为风景。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这种1848年法国人发明的水泥船,在20世纪中期的中国大量的生产,并延续到70年代,源于资源的匮乏和经济落后。中国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水泥船吨位保有量第一的国家,大约80%以上的水泥船与京杭运河有关,有超过50%的水泥船至今分布在江南运河相关的河流中。

    随着使用年限的接近,大量水泥船退出了运河船运,它们点缀在各个支流分叉河道中。有些运输用的水泥船装上泵机,成为农业灌溉工具,取代了水车的繁重人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水泥船已经不住运河的风浪,构成强度基础的铁网长时间的锈蚀,徒有其表,变成了船只中的木乃伊。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德胜河的长江尽头,港区的吊车为江中来的大吨位船只卸货,然后再转驳小吨位船。转驳的主要物质是能源,煤炭和石油及其衍生产品。通过运河,控制着运河沿岸城市的脉搏。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德胜河的出口,是长江南岸的夹江,比运河稍宽。位于长江和夹江中一片狭长的陆地称绿安洲。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绿安洲上吊杆林立,它们是运河不可缺失的环节。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雨后的江堤,清新、安静。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德胜河长江出入口段。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船只排起长队,等待过闸。长江水资源的不断减小,枯水季节内河水位高于长江水位,为确保内河航运,船只可能要等上很长时间。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水上公安,上世纪曾经管理着众多特殊的户口,是除了城镇居民和农村户籍外的水上户籍。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本世纪,新的户籍制度实施,随着水上人口户籍的消失,仍有一些以船为生的贫困水上人家,虽然拥有落地户籍,但他们在陆地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生活在一些偏僻的支叉小河上,有些水泥船进不了运河,孤独地搁浅在河边。他们世世代代以运河为生,以船为家,工业革命的浪潮迫使他们远离运河,但也上不了岸。

    他们是至今还存在的、真正的水上人家。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船家徐大是其中之一,他和她的妻子年纪并不大,生活在父辈传下的木船上,现在以打鱼为生。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每天早晨5点,徐大将鱼卖给那些来江边的鱼贩。如果行情不好,妻子拎着鱼篓,走4公里路去小镇兜售。生活虽然不是很艰苦,但也拮据。说起去上岸置房,是他的梦想之一。自本世纪开始江南的农村户籍比城市更金贵,船民想要上岸安家是天方夜谭。而城市户籍是以商品房面积为一定基础,才可以办理落户手续。对徐大这样的家庭,连孩子在附近上学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进城买房的门坎有点高,离开河流,收入也成问题。

    他妻子说:你(徐大)太老实了,又没有商业脑筋,没混好。妻子的埋怨,使他脸上有了尴尬的苦笑。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他们的船就在小夹江边的叉河中有些孤单,但愿,隐含在运河背后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很久以后不再有这样的风景。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有些叉河中的船家甚至回避镜头,他们已经习惯了船上的生活,不愿意离开生他养他的船和这条河,理由很简单,可以在河上来去自由,不被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他们身上渴望流动的基因,永远不会改变。从春秋时期起,这些世代相传的文明使者,在新运河上没有他们劈波斩浪的影子,固执地徘徊在运河的边缘,没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90号的第一受益人。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文明的纽带:京杭运河之江南运河(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