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伊始,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2020年暑期普通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这一次的培训与以往的培训不同,是针对我们学前教育的老师进行的专题培训,有关于学校教科研的,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是一场针对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关于教科研和小班教育的一些培训内容,从课程改革的方向出发,结合当前的实际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帮助我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首先是学校教科研这一方面,虽然我们平时都在积极撰写论文,每学期都会有一定的论文去参加评比,并参与课题的研究,但在平时的这些教科研论文撰写中,大多的形式以教学经验以及感想一类的形式为主,很少真正以某一个问题或者现象为论点去深入进行分析,与真正的论文撰写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等都有所差距,文章细细看来也缺少了严谨性。在培训中,老师从选题的开始,确定研究对象、主要目标、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手把手”式地通过案例来进行分析与指导,虽然培训老师的案例是以课题为主,但是对于一线教师的论文撰写也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总的框架与思考模式都是想通的。比如在平时的论文撰写中,虽然对于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状况是不写在论文中的,但是不代表不需要去进行查找与了解,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专家与同行经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出现有文献中研究的重点和不足,找准自身研究的定为,这一过程往往会在论文的撰写前期被忽略,导致有些论文的论点与许多文献相类似,论文的宽度与深度也不够,这也督促我们一线教师多多进行专业学习,拓宽自己的眼界。接下来在论文的撰写中,你会做到“概念鉴定”吗?我记得上一次正儿八经进行概念鉴定的时候还停留在大学论文的撰写中,在工作中撰写论文时常常忽略了概念的鉴定。一个小小的概念鉴定,不仅是关键概念的解释,更是论文核心的指向,能够让笔者与读者同时清晰论文的核心要义,既要界定单独的概念,又要界定概念间的关系,如同样对于“角色游戏”的概念鉴定,不同时期的以及不同教育家在不同文献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这就和前面的额国内外研究状况联系起来了,需要我们多多进行学习,找准概念。在“研究对象”以及“主要目标”、“具体内容”的确定中,对比自己平时的做法,还是能够跟上老师的要求,做到“具体化”、“相匹配”、“层次化”。在这一专题中,“研究方法”是许多培训老师都强调过的内容,除了有熟知的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还有德尔菲法、系统研究法等,让我也大开眼界,虽然其中一些方法不太适合一线教师的使用,但老师们给出的一些案例课例研究表格的设计、个案量表的设计对于一线老师非常实用,甚至指引我们该如何进行记录,以及记录后的反思与讨论,对于我来说如获至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