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一)
(2022-04-20 19:49:08)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折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家长的我们都明白什么才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坚持,马上步入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否能够支撑起他们即将迎来的小学生活?
一、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爸爸妈妈们还在为孩子早上起不来而头疼吗?如果有这样的问题,那观察一下孩子的睡眠时间是否足够?足够的睡眠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也十分重要,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生理基础。同时让孩子的作息变得有规律,固定一个时间段吃饭、学习、玩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爸爸妈妈也可以少些催促与提醒。这也是为什么幼儿园、小学有固定的上课、游戏时间,老师也常常和我们建议孩子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的道理。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起床后穿衣叠被、洗漱如厕、自主用餐,这些事情还需要爸爸妈的帮忙吗?这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情,孩子一定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再到做得又快又好。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一定要放手,可以教,允许孩子做得慢,但绝不能包办。任何事情都只有孩子们自己去做,才能获得经验;经常做了,才能熟能生巧。再深入一些,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吗?
除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慢慢引导孩子每天能够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给孩子开辟一个自己的学习、玩耍空间,用一些柜子与篮子对这些物品进行收纳,时间长了,孩子自然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当然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分类方法,这时候我们应该以尊重为主,建议为辅。同时,孩子上学了是否能够带好自己的书包,是否记得带好口罩,出门玩耍是否记得带好水杯等,也要慢慢放手让孩子养成习惯,久而久之,良好的责任意识就形成了。
在前两个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延伸一下,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应该参与一些家庭事务,比如从简单的分发筷子、扫地、帮忙摘菜开始做起,迁移到学校、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更好的集体意识和帮助他人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自信。
后一篇: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