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45岁宅女
45岁宅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255
  • 关注人气:6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国大师赛电视转播闲谈

(2014-04-12 14:29:17)
标签:

转载

分类: 读书电影听曲
一字一字,我读了两遍。

 

闲谈美国大师赛电视转播(维清)

 

没有老虎,这是本届2014大师赛的最大特点。虽然很多人都在谈论老虎的“归来”,但是老虎这次真的不能来,热议老虎,而老虎不在,甚憾!所以,这次不谈明星、技术,只谈电视转播。

 

大师赛很大,真的很大,不仅仅名将如云,冠军成堆,电视转播的规模也令人叹为观止,每天七个小时的直播,这应该是所有高尔夫比赛中的极限时间了。让人看到转播时间表,既是惊喜,又是害怕,继续四天太恐怖。

 

这次最大变化是提供的信号源更多,我一个晚上可以看到四组摄像团队在提供完整的组别信号。这样所有大师们的表演净收眼底。新浪两路、乐视一路、旅游卫视还有一路信号。

 

昨天的集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球员不同的表现,不仅有过去转播最精彩的攻果岭和推杆的表演,这次球员的下水、失误的镜头很多,串联起来也很好看;这完全是因为更多的摄像机在关照着球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和专业素质;这也让每年大师赛的转播成为了高尔夫电视赛事转播的最高标杆。

 

每年的大师赛已经变成一次电视转播的盛宴。

 

本来高尔夫比赛的电视转播因为占地面积太大,球道长度在8公里以上,所以敷设摄像机电缆需要十多公里,再加上同等数据线;18个洞等于18个点,如果以每洞两个摄像机算也要36个,如果转播要求高,每洞三个摄像机,这对体育电视转播来说,有点天文数字了。因为摄像机多了,对于转播环节中的切换台规模提出了难以承受的要求。所以一般转播,只以领先组为主,兼顾后面的两组,能够有三组摄像跟拍三组球员就是很好的转播配置,这样再加上一些功能性很强的全景、局部全景、特殊环境画面的镜头,大约十多个摄像机就可以解决问题。

 

大师赛转播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用摄像机覆盖整个球场的规模。这次我们从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介上可以感受到。

晚上我看比赛,把电脑、电视、IPAD的不同的屏幕都打开了,还缺一个屏幕,想想再开一个电脑实在没意思了,因为眼光已经不够用了。

这次新浪的阵容最豪华,每天有两个频道来转播,两组不同的明星球员可以让观众自由选择,再加上中文解说,相比往年,投入更为巨大。

今年的高尔夫转播中,新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乐视体育,从美国大师赛入手,起点不凡,高端大气,而且画面精美,直接用高清的画质领先群雄,而且也配备了中文解说。唯一遗憾的是在转播的形式上有欠缺的,主持人尤其单薄,没有主持经验,不懂高尔夫。比如开场的时候,主持人竟然简单直白的说,我们来谈谈今天的话题XX,我先说,然后你们说。这个实在太业余了,主持人犯了大忌,第一自己先亮观点,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主持人需要鲜明的性格,但是只能在与嘉宾的交流中,自然流露,这是很强的专业技巧,没有技巧和历练,上来就露底了,很伤直拨效果。因为主持人的观点太鲜明,就会直接限制嘉宾观点的发挥,如果有冲突,嘉宾说还是不说,尤其是嘉宾都是专业人士,主持人不可能很了解转播项目的专业知识,这和打高尔夫是一样的,主持人如果缺少专业历练,就很难在大赛中有好的发挥。即使主持人弱一点,如果幕后的编导有很强的专业指导,也可以帮助临时抓来的主持人指点迷津,但是,新媒体的困境也就在这里,编导的专业可能也很弱,更可能是入行新人,即使从传统媒体转过来,也有过去的能力基础,以及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于自我超越。

 

其实,这也是国内媒体的发展魔障,请面上的人(出镜的人),主持人、嘉宾、明星都舍得花大钱,但是对着具体制作节目幕后编导,吝啬地不得了,不喜欢化大价钱、高规格聘请专业高手主持大局,这样就很浪费资源。比如,前面所提的乐视转播,你花大钱请来两位嘉宾,但是如果幕后的编导没有详细的专业设计,操作流程,这些嘉宾的能量就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为这些嘉宾只是自己行业的高人,却是电视转播的菜鸟,你把他随便往屏幕上一放,任其发挥,这就最迅速的造成紧张气氛,而不是为赛事转播添加色彩;如果编导不专业指导这些嘉宾的方式不对,甚至会让转播产生负面效应。用不好嘉宾,造成资源浪费还是小事,最后在平台竞争上落后对手才是最大的损失。

 

这次新浪转播也有缺憾,就是在拥有资源更多的情况下,走了传统体育电视转播的老路,而没有体现新媒体环境下,全新的转播语境的下所需要的新手段和新效果。这本来应该是最精彩的最有噱头的屏幕表现,现在只是复制传统媒体的老路,也是甚憾!新媒体这样走,第一不能突出自己的特点,第二不能对传统媒体形成威胁,在制作上传统电视还是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一旦他们资金充裕,随时可以买回版权,引头赶上,这样新媒体的探索之路白走了。

 

这次还有一路的转播是硕果仅存的旅游卫视,他们中规中矩的转播,转播的信号是新的祖别,也就是说,这次大师赛的转播,大赛的转播机构向中国传输了四路完整的大赛转播信号,太强大了。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国外的电视转播年年都有变化,年年都在进步,而我们却跟在后面亦步亦趋,还常常掉队。

 

这非常让人悲哀的事情,我做了二十多年的电视,看到最多的现象就是对制作人员能力的漠视,你有再多的成绩,也是过眼烟云,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的电视发展尤其慢,在远远主创人员被自己的制度制约、背弃,也就造成电视制作水准的进步远远低于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速度,当然这里有体制的约束,我就不谈了。

 

如果新媒体的成长,还是学习传统电视的老路,只在花大钱请明星装门面上下功夫,对幕后的编导没有更好的待遇、上升空间,邀请(或者培训)更专业的人才来主持节目的制作,这最好的机遇也就转瞬即逝,谁来获得这最后的盛宴,还真让人难以琢磨。

 

其实现在大资本都在盯着“体育电视”这块肥肉,期待在多屏互动、传播的语境下,收获最大的利益。当传统体育电视因为体制的原因,不思进取,放弃广阔的市场的时候,谁会顺利接手这一棒,我以为关键就在人才的竞争。这有人懂吗?

如果有人需要,可以请我谈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