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块头大到相互无法吃下的时候,大国博弈的评价尺度就需要调整和优化,即不能只谈胜败,因为无结果验证导致的只能是自说自话。所以,应当在胜败基础上或结合了胜败后,更加突出道义、文明程度和国际责任,这才是民族优秀与政治家伟大之所在,也是避免大国因一己之私,将人类再度拖入丛林法则和铁血道路〗
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大国博弈,争霸者很少谈道义,即便谈也是口惠而实不至。那时追求的其实是征服和绝对占有,是弱肉强食而来的野蛮与血腥。就是从最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也不过是英雄与英雄的对撞。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霸主们更喜欢纵横捭阖的苏秦与开疆拓土的孙膑,而不是孔孟及其思想。
历史走到近现代,文明逐步改造野蛮,大国博弈在主动或被动中走向妥协和平衡。比如,英法百年战争,美苏争霸,哪一方都无法吃掉另一方,即便美苏争霸后者被前者拖垮,但也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其间付出代价之大,难以言喻。甚至还可以说,苏联衣钵继承者俄罗斯,至今仍然挺立着,让美国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而来的强大毁伤能力,或曰相互制约力,大国博弈再走铁血道路几无可能,必须走妥协平衡的文明道路。由此而来的是评价方式和尺度的变化,最突出或应该突出出来的是道义和文明程度,以此评价和矫正国家、民族与政治家的选择。
戈尔巴乔夫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人认为我会流着泪离开克里姆林宫,不会,真正的政治家不会把全部目的放到保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应是推动国家文明进步。戈氏是否推动了文明进步,历史会作出客观评价,至少其话语中部分表明政治家的使命责任,同时折射出一些本质内涵和规律所在。
当然,上述更多是从逻辑上作出分析判断。事实上,人类看自己的成长史,总结出这样或那样的规律,大多是结果判断,如果处在过程中或进行时,或者就没有规律。因为人性无定,政治家与政治集团的选择也是顺势而为,甚至在临界点上因一个小人物与小事件,就使历史拐一个弯。这一点从人们一再遇见大跌眼镜的事件可以佐证。某种意义上,历史就如股市K线图,多一成为股评家的说辞,很难成为当下实操应用。
总之,评价大国博弈与政治家的优劣,要么选择掷骰子,要么确立鲜明的共同认知的本质内涵,及其遵循的标准和尺度,避免自成体系,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