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魔弦传说》:精致的画风,悖乱的故事

在这部号称可以和《疯狂动物城》分庭抗礼的定格动画《魔弦传说》(又名《久保与二弦琴》)确乎创造了作为定格动画独特和难以超越的精致艺术之美,无论是人物表情的变化,打斗场面的铺陈,魔幻气氛的渲染,还是整体布局,CG特效的点缀,背景音乐音效的烘托,乃至海浪、太阳、小鸟等物象的短暂而具体的呈现,都让人沉醉在科技与艺术交相辉映的唯美世界中不可自拔,啧啧称叹,极尽享受之能事,尤以影片伊始久保的母亲在暗夜海浪中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乘风破浪而来时那种极具代入感的远古传说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被深深的吸引。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传统画风可以说将这种代入感完全成功融入影片的始终,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并没有依靠这种艺术攀缘技术演绎的独大来肆无忌惮使用特效特技的轰炸,在很多打斗场面的表现上都只是惊鸿一瞥、点到为止的特效特技写意的精简镜头,包括最后久保与外祖父的决战也只是匆匆忙忙结束。这种走马观花似的精简在影片的整体联动性上做得比较合理,并未对影片的艺术格调造成破坏,作为定格动画,特效特技绝对不能多,只能适可而止,否则该类型动画独具的别样魅力会大打折扣、缩水很多。总之,作为一部赏心悦目的新年开篇魔幻动画,在艺术的运用和技术的配合下都呈现得相当完美,几乎无可挑剔,如若带着视角享受的心态去观看这部动画,你应该不会失望。
但这部动画内容不能深究,一旦深究就显得支离破碎、毫无逻辑了。
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动画还是败在了故事的羸弱和价值观的混乱上。虽然是美国人讲述的一个古代日式传说,但其实这个故事的蓝本明显来源于中国,但凡对日本传统文化稍有涉猎的读者都不难发现其实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即使是现代文化中)也鲜少有去表现某个女子不满自己所处阶层而到另一个阶层去搞自由恋爱而遭到原先阶层斩尽杀绝的故事,这种跨阶级的恋爱斗争反倒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较多,譬如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沉香救母”“天仙配”“白蛇传”“西游记”等。为什么日本很少产生这种类型的传说?
因为日本人对阶级和制度的恪守是非常忠诚和安分的,自“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这一千多年的时光,日本的朝代几如中国上古时代的夏商周一样悠长稳定,没有什么大的变动,这就跟日本民族思想深处的“小岛思想”有关。也就是《道德经》中所描绘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而《魔弦传说》的这个故事有点近似于“沉香救母”的神话传说,但莱卡动画的编剧并未对中国神话和日本文化做更加细致的研究,所以导致了这个故事看上去既不像日本,也不像美国,更不像中国。
日本的元素体现在形式上人物形象设定及服饰道具美术,好莱坞的元素体现在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对话打斗间,中国的元素体现的位置大概就是故事的主体——久保母亲对家族的反抗以及陪伴久保的成长。主角久保的性格其实很迪士尼,尤其是言谈举止间,逗趣、不正经、莽撞、关键时刻又个人英雄,但是对在对抗外祖父时又极其日本动漫,照顾母亲时的正经认真又特别中国。三国元素的杂糅可能会让人产生不适,但只要不深究,也还可以顺利接受,但这个故事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其含混不清的价值观。
久保的母亲一边反抗外祖父和两个妹妹的围追堵截称他们为恶魔,一边又给久保灌输人间多么真善美父亲多英武强壮多正值勇敢是英雄,反正就是娘家很坏很坏,夫家很好很好,要久保牢记自己说过的话,保护好自己,去找父亲留下的三件神器,然后自己和两个妹妹同归于尽了。其实就是变相告诉孩子找到神器之后杀了外祖父。拜托!那可是你的父亲!你的亲人!有这么教育孩子的吗?当自己的手上沾满亲人的鲜血,却大言不惭告诉孩子要有爱,要善良,好!只要你干掉外祖父,你的人生就被光明笼罩。这种中国封建朝廷夺位似的六亲不认的残酷思想意识流被包装美化到这部美轮美奂的动画中,让人非但感受不到对人间真善美爱的动容,反倒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好可怕,连一家人都兵戎相向、剑拔弩张,亲人不如情人,这个世界还有何美好可言?更遑论爱的伟大了。
罗毅祥,1991年出生,现居四川省成都市。从小酷爱文学,一朝沉浸其中,便如痴如醉,不能自拔,为追寻文学梦想矢志不渝。踏上了孤独的文学之旅。于是,废寝忘食地阅读,日日不间断地勤奋写作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短短两年时间已完成《流火》、《有女如荼》、《酷似江湖》、《朝歌》、《众神笑》等五部小说,已上市。
另外:经典童话《狐狸的故事》、朝歌的兄弟篇《朝暾》以及悬疑剑侠小说《晴天望月传》也已创作完毕。
更多精彩内容或交流敬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地址:http://weibo.com/2975636134/profile?is_a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