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澳门风土人情的博物馆(下)——2021澳门自由行(十五)

标签:
澳门博物馆旅游 |
分类: 国内游记 |
澳门博物馆一二层之间楼梯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幅非常精美的砖雕神龛。神龛里供奉门神牌位,上书三个大字 “旺相堂”,下书“本宅门官土地福德正神”,右侧上联 “精德自能多土地”,左侧下联 “读书应有一门官”。度其含义,应是崇尚道德齐家、读书致仕的理念。
神龛的门楣正中,雕刻一只万字不到头锦地的宝瓶,右侧的麒麟背着一口宝剑,左侧的白鹿驮着两轴画。麒麟、宝瓶、白鹿身上各有一字,连起来就是“旺相堂”。门楣其他位置左右对称的雕刻着牡丹、桃花、海棠花、飞鸟、老鼠、蟾蜍的图案,雕刻的花朵摇曳生姿,动物栩栩如生,真是精美至极。
神龛左右两侧的门框上,对称的雕刻四组瑞兽。最上面两只瑞兽的头像狮子,嘴里各叼着一口钟,大约象征钟鼎之家。
第二组两只瑞兽身上有鳞片,头像老鼠,俯卧在代表财富的铜钱堆上;
第三组两只瑞兽的头像兔子,嘴里叼着寓意招财进宝的轱辘钱形状绦环;
第四组两只瑞兽像两只猫头鹰,蹲坐在左右门口。
除了四组瑞兽之外,门框上还分三层雕刻着博古架、缠枝海棠、绸带、云朵等图案。
砖雕神龛墙壁后面有一间房屋,里面的墙上挂着老人的照片,圆桌上摆放着煤油灯和茶壶茶碗,屏幕上放映全家人打麻将的视频,真实记录了澳门百姓与世无争的市井生活。
一楼到二楼的楼梯转弯处有一道很长的缓步平台。几幢澳门民居的房屋模型排列在平台一侧,仿佛进入了一条僻静的民居小巷。
澳门民居融合华南地区民居和葡国民居特点,形成其独特建筑风格。
街边的红色邮筒,大概是源于葡国特色。中国大陆的邮筒都是绿色的。
棕色房屋里有一间视频放映厅,循环播放介绍早年澳门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录像片。屏幕前的水池中漂浮着小舢板,船上有渔民蜡像,用实物再现了录像片介绍的内容。
博物馆二层展区从不同视角展示澳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再现昔日澳门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主要有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内容。
街头的小茶馆。
炮制中药材的药铺。
制香的小作坊。
二楼展区里特别设置了一间展示街头巷尾摊贩形象和叫卖声音的展厅。真人大小的小贩蜡像,卖扫帚、卖大米、卖凉茶、收废铁的叫卖声此起披伏,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昔日澳门的闹市区。
卖凉茶的小贩蜡像。
澳门原住民的中式厅堂。
土生葡人的西式餐厅。
二层展区里最引入注目的展品是一套婚庆用品,包括结婚证书、嫁妆和花轿。
墙面上挂着一张汉语的结婚证书(因为墙面玻璃反光,看不清楚)
这是澳门原住民家庭给结婚女儿陪送的嫁妆,一套九件。根据展牌文字介绍,九件嫁妆分别为(1)结婚脸盆及盥洗架;(2)结婚量斗;(3)嫁妆柜;(4)礼饼盒;(5)子孙桶;(6)婚用长凳;(7)大床;(8)结婚字架;(9)结婚字架(没拍到)。
迎娶新娘的花轿。果然是花枝招展、喜气洋洋。
三层展区主要用图片展示当代澳门的城市面貌,同时介绍以澳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澳门博物馆面积不大,馆藏文物数量不算丰富。和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不具备可比性。但澳门博物馆有其自身特点,展品很有内涵,特别体现了澳门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布展空间大量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展品有三件,一件是造型繁复的红木多宝格,第二件是精雕细刻的砖雕神龛,第三件是当地人给出嫁女儿陪送的一套嫁妆。
这三件展品共同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